對外開放的力度還不夠
晚報:現在西方媒體中有一種反對北京奧運的聲音,把中國問題奧運化,把奧運問題政治化,對此你怎麼看?
沈:有的人要反對你,勢必會在各種場合、以各種方式來妖魔化你,奧運也是如此。不過現在反對奧運的聲音是很微弱的,絕大多數人都支持中國舉辦奧運會,並認為奧運不應該政治化,只是國際體育的盛事。我們要以平常心來對待,不要去炒作。國家強大起來必然各種聲音都有,有讚成你的、有反對你的、有妖魔化你的,我們就一門心思走自己的路,不要去管別人怎麼說。
晚報:你和很多外國官員都很熟悉,就你所知,他們是如何看待中國改革開放30年?
沈:我接觸的絕大多數外交官,他們認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是巨大的,中國改革開放走過30年不單是對中國的貢獻,也是對世界的貢獻。這種成就不僅僅是表面的,不單看你高樓蓋起來了,路修好了,更表現在我們的觀念在改變,生活方式在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在改變。這種改變會影響中國的方方面面,就比如說,你們媒體採訪官員比改革開放前容易多了吧?
晚報:在“中國威脅論”這樣的論調下,你覺得中國經濟發展是內部困難呢,還是外部壓力更大?
沈:我認為壓力不大,這個壓力我也不是指“中國威脅論”的壓力。我認為對外開放的力度還不夠,企業的開放,首先應該更多地學習外國的先進管理經驗,“引智”比“引資”更重要。有的外國經驗到中國就不適應了,有不符合我國情的,也有學走樣了,這是由於我們有些官員的視野不寬,也有法制還不健全、開放度還不夠等原因。
做外交官有一種榮譽感
晚報:你很長時間都在外交部工作,現在轉行做總編。你覺得做總編過癮還是做外交官員過癮?
沈:當然是做外交官員過癮。外交官是代表國家直接面對對方國家,是國家利益的體現。進行發言、談判、磋商都在代表著國家,有著一種榮譽感和使命感。在出版社就不一樣了,出版社是一個企業,就要考慮企業怎樣營利,怎樣走向市場。
晚報:你在外交生涯中有什麼遺憾嗎?
沈:不能說沒有。有的時候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比如在一個談判中,再堅持10分鐘也許對方就讓步了。
晚報:你過去是外交官,現在是總編,外交經歷對你當主編有幫助嗎?
沈:幫助肯定有的,《世界知識》雜誌主要是國際政治方面的,這本書該不該出,中間有什麼敏感問題,都有判斷。當過外交官,對一些國際問題做過些研究和探討,這對《世界知識》雜誌有很多幫助。和外國外交官比較熟悉,要是有一天他們要出書,我就可以事先知道他們的想法,來不來我們出版社出版,有了這層關系,一切都好說。現在要補充的是市場意識。
沈國放簡介
著名外交家,世界知識出版社總編輯,曾任外交部發言人、中國長駐聯合國大使、外交部部長助理。2005年至今任世界知識出版社總編輯,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新外交的理念與實踐,新形勢下看中國的多邊外交、當前大國關系的特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