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費加羅報》的一篇社論指出,有時在西方那種捍衛“普世價值”的高尚口號的外衣下,隱藏著種族主義的腐臭,而這種民族主義是與我們自視爲己身的原則所背道而駛的。而支持西藏人的運動之所以顯得强大,是緣於西方世界對“中國製造”的恐懼。
法國的情况與德國形成對照,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中國有比法國甚至更多的商業利益。去年秋天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會見了達賴喇嘛,引發了中國的不滿,中國因此而减少了雙方政府間的商業和政治接觸。
但是現在,分析家認爲,默克爾看起來是聰明的。她對中國的人權狀况發表了意見,協助疏導了中國民衆對與中國打交道的德國企業的憤怒。而舉例來說,大衆汽車公司是北京奧運會的主要贊助方之一。
《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還說,奧運聖火的傳遞,在其所訪問的大多數城市裡的旅程,都經歷曲折,包括在雅典,無疆界記者組織抗議活動成爲頭條新聞;在倫敦數萬人走上街頭。
由於,此前默克爾采取的早期行動,以及事實上,奧運會火炬接力在歐洲幷沒有經過德國,德國由此躲過一劫。基督教民主黨人的默克爾已明確表示,她不會去奧運會,但她期待著此後不久訪問中國。
與此同時,德國外交部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顯然也迅速采取行動,以避免在西藏問題上的任何尷尬。他讓外界知道,在拉薩發生抗議活動那天,他是在電話中與他的中國同行進行整整一個小時的長談。不過這次談話的內容沒有被披露。
曾任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施幕僚長的泰因邁爾,在將批評轉向另外一個問題時說,他當時正推進在中國的商業利益,而不是解决人權問題。因爲他們正在發起一項計劃,招收數百名中國學生來德國學習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