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兩岸外交屬“總統”權限,在外交系統起用歐鴻鍊,顯示扁政府的“烽火外交”將徹底改弦更張;但賴幸媛接掌“陸委會”,讓不少人跌破眼鏡,藍營內部相當錯愕,立即激起強烈反彈,馬營為了平衡省籍及黨派色彩下的這著棋,恐成兩面刃。
聯合報指出,馬蕭“治國”理念的軸心在拚經濟,拚經濟的第一把鎖匙在兩岸關係上。但兩岸政策的鬆緊拿捏,並非全然“操之在我”,且近日藍營高層密集登陸訪問,賴幸媛出線原有緩和兩岸政策過熱的作用,就如蕭萬長所言“冰山融太快會有洪水”;但賴幸媛及其背後的李登輝,獨派色彩極鮮明,這帖猛藥會不會延緩了兩岸冰山融解的速度,甚至“再度結冰”,值得後續觀察。
馬一向服膺錢復所說的“大陸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上位政策”,背後意義即是:馬蕭藉由外交休兵尋求兩岸和解的契機,卻不代表兩岸關係即將全面開放,或許“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比較貼近馬蕭的思維脈絡。
換言之,由於內定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對岸關係匪淺,加上藍營高層最近密集登陸訪問,容易造成給外界“兩岸就此一帆風順”的錯誤印象,賴幸媛接掌“陸委會”,是為兩岸關係預設防火牆或安全瓣。
精確來說,賴幸媛堅持台灣主權立場,未來兩岸復談時,江賴分掌海基、陸委,馬營希望兩人分屬鷹鴿兩派、互為犄角,進退之間應能充分詮釋馬蕭兩岸政策,在“守護台灣的利益”與“創造台灣的出路”取得平衡,兩岸絕非單純的零和關係。
不過,“陸委會”是兩岸決策機構,必須肩負跨部會協調整合任務,包括內定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國安會”秘書長蘇起都可上達天聽,倘若三方角力,恐將導致令出多門,而以江丙坤等人在國民黨內的資歷,非賴幸媛能望其項背,屆時“陸委會”恐難對海基會再下指導棋,以往的海陸大戰若再度登場,將不利兩岸政策的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