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價在3月、4月狂飆,因為巴西、埃及、印度、越南等出口國為了穩定國內米價,陸續宣佈限制稻米出口。
與此同時,柬埔寨首相洪森呼籲農民趕緊種植包括稻米在內的糧食作物,他相信此舉能幫助緩解世界糧食危機,也能讓農民從中獲利。
洪森說,儘管人們申訴米價上漲,但世界糧食危機給柬埔寨的農民帶來了機會。他說:“務農的八成柬埔寨人民將會受益。”
洪森於3月下旬禁止稻米出口,以穩定國內的米價。目前,優質米在柬埔寨的售價達每噸700多美元,去年的價格為300美元至400美元。
菲律賓則呼籲各國設立稻米儲備,以便在價格上漲時保障糧食供應。菲律賓農業部長黃嚴輝認為,聯合國或者世界銀行可以主導世界稻米儲備。他告訴道鐘斯新聞社,嚴重的通貨膨脹威脅著好些國家,各國協力穩定米價對全世界都有好處。
國際米價在能源、肥料成本上揚、農地減少與全球需求增加下節節走高,產米大國越南、印度、埃及最近陸續限制稻米出口,更助長米價漲勢。泰國雖再三保證不會縮減稻米出口,29日卻宣布將對國內市場釋出庫存的210萬公噸稻米,顯見其國內已有供不應求之虞。
有分析指出,從全球大米的主要進口國分布來看,就會發現“石油歐佩克”雖是大米進口的大戶,但因人口稀少,基本都不過百萬噸,相反倒是東南亞地區一直處於緊平衡狀態。湄公河流域的泰國、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是世界主要的大米產區,也是對世界各國大米出口的主要地區。該區域的主要國家泰國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僅2007年出口大米就達到950萬噸。一有風吹草動,相鄰國家進口便急劇擴大。如果形成了大米壟斷集團,首先傷害的是東南亞鄰國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