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阿富汗巴米揚地區,塔利班破壞了公元6世紀在砂岩上雕刻而成的兩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盡管巴米揚大佛附近的洞窟也因塔利班襲擊而遭到破壞,但洞窟里繪制于公元5世紀到9世紀的珍貴壁畫已成爲一項重大發現的焦點。
目前,科學家已證明,壁畫使用的顔料中含有油料。它表明佛教油畫産生的時間比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還要早數百年,可追溯到公元7世紀中葉。
壁畫展示了佛陀身著朱紅袈裟,在棕櫚葉和神秘生物中盤腿打坐的情形,畫中的圖案還包括對視的人,以及互相纏繞的棕櫚樹枝葉等。
研究小組組長、來自日本文化研究所的穀口洋子(音)說,在50個洞窟中,有12個洞窟的壁畫以油畫技法繪就,所用油料可能來自胡桃或罌粟。
“這顯然是世界上最早的油畫,盡管古羅馬人和古埃及人已經在使用這種幹性油,但只局限于醫藥和化妝品範疇。”歐洲人在13世紀才開始把油料添加到繪畫中去,而歐洲油畫的廣泛出現要到15世紀初。
據悉,這些油畫可能出自游歷絲綢之路的藝術家之手。(來源: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