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文章:西方遏制中國能力在降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04 15:41:51  


 
  奧運聖火在法國遭受挫折引起中國民衆自發掀起抵制法國貨浪潮後,家樂福接連表態否認資助達賴,法國總統薩科齊也派特使前往中國進行解釋幷公開致歉。這說明,西方大國都不願惡化與中國的關係。

  今天的世界也不同於19年前。國家利益而不是意識形態是各國制定對外政策的主要考慮因素。西方少數人即使想重新挑起意識形態對立,對中國進行制裁和遏制也難以實現。

  默克爾會見達賴導致中德關係降溫,德國利益受到損害,最後被迫改善對華關係。美日澳印曾想建立所謂的價值觀同盟,但最後因不合世界潮流而最終夭折。無論英國首相布朗還是法國總統薩科齊、德國總理默克爾,都受到對華務實政策的牽制。

  西方能不能掀起抵制奧運和遏制中國的浪潮關鍵還要看中國自身的發展。

  19年前,中國經濟出現調整,增速下降,各種矛盾突出,民衆不滿情緒上升。與此同時,民衆受西方思潮衝擊,自由化思想泛濫,無論是精英還是普通民衆都流行“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但今天,中國經濟保持快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雖然改革過程中也出現一些矛盾,但民衆對政府和國家總體比較滿意。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百姓的自豪感比例達到八成以上,遠遠高於發達國家。而在亞洲16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人的信心指數超過其他各國,94%以上的中國大陸受訪者表示相信“明天會更好”。

  從中國民衆對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南海撞機事件、中日關係風波以及最近西方媒體對華不公正報道的反應可看出,80後出生的中國新一代年輕人越來越具有强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對前途充滿希望,對西方的看法越來越趨於理性,不同於在改革開放初期成長的一代人。

  所有這些都表明,中國絕大多數民衆認可自己所走的發展道路。這是中國能够保持社會穩定和西方難以掀起風波的內在因素。

  判斷西方對華政策和中國與西方的關係,既不爲少許浮雲而遮望眼,也不要因爲反應過激而爲反華勢力推波助瀾,導致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受到損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