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此處,我們已知馬英九爲何如此喜好《孟子梁惠王下篇三》的這一段文字了,孟子提出大小和諧相處論,跨越了時空,能夠為今天的兩岸關係服務。中國古人的政治智慧,能成爲解開兩岸關係主要癥結的智慧鑰匙。從馬英九參選到當選,許多言行的痕跡,都是來源於《孟子梁惠王下篇三》的政治智慧。
但是,我們認爲,僅僅靠《孟子梁惠王下篇三》的幾句對話,充其量也就是維護好兩岸關係而已,未必可以真正地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既然馬英九如此喜愛孟子,我們建議馬英九跳出《孟子梁惠王下篇三》的格局,進一步研究孟子的政治思想,以孟子的政治思想來審視、解決兩岸關係存在的問題,這就更有可能開創兩岸的嶄新格局。
孟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什麽呢?對兩岸關係具有現實意義的,我們認爲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仁政。孟子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是對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愛心。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執政者彼此關愛兩岸人民,以此為出發點,兩岸關係中沒有什麽問題是不可以談的,不可以解決的,這是正道。
二,“以民為本”。孟子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目前,兩岸準備恢復協商,實現直接通航,並且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提高兩岸人民的生活水準,為兩岸民衆創造祥和的關係。這都是“以民為本”思想在兩岸關係中的具體體現。在今次四川大地震中,馬英九及台灣政府對災區的關心,就是“以民為本”的思想的一次重要體現,這是正道。
三,“和平發展”。孟子反對兼併戰爭,他認為戰爭太殘酷,主張以“仁政”統一天下。孟子頌揚王道,反對霸道,認為霸道是“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詹也”,而王道則是“以德服人者,心中悅而誠服也”。因此,孟子認為只有實行王道,也就是仁政,才能達到統一天下的目的。這就是今天的“和平發展”的意思。總之,兩岸之間的問題,絕對不可以用戰爭手段來解決,和平發展是唯一可取的途徑,這是正道。
四,“性善”。孟子說“側隱之心,人皆有之。”他認為善性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本性,也是區別人和動物的一個根本標誌。他還強調要重視對人的教育,強調客觀環境對人的影響。 兩岸當前及今後,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厚植、發展兩岸人民友情,進行深入的感情交流。過去民進黨時代以分裂族群,增強兩岸人民之間仇恨意識來維持政權,實在是令人不齒。今天馬英九格外看中兩岸人民的情感交流,這是正道。
這四個方面的政治思想、政治思路、政治思考,是不是遠遠地超越了《孟子梁惠王下篇三》的思想範疇呢?可供馬英九參考。瞻望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變化,僅靠《孟子梁惠王下篇三》,可能會力不從心了。事實上,馬英九已在不斷地超越中。
我們十分高興地看到,當前兩岸執政者都是以“仁政”來對待、來處理兩岸關係的。我們認爲,和平發展主張對現階段的兩岸關係最有利,和平發展把兩岸關係帶到新的發展階段。和平發展是當前兩岸之間最具體、最有效、最具正面意義的“仁政”!然而,目前兩岸仍處在構建互信的初期,擱置爭議至爲重要,借鑑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尋求解決問題的正道,實在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