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官兵徒步奔赴灾區。 |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香港《太陽報》5月26日文章題:解放軍具打兩場仗能力,所謂打兩場戰爭的能力,是美軍最早提出來,也是他們的建軍方向。實際上,打兩場戰爭的能力,也有一個彈性的範圍。兩場仗,可以是兩場具規模的地區戰爭,也可能是兩場規模中等的局部戰爭,也或者是一場具規模的地區戰爭,一場是低度的局部戰爭。
仔細分析這次解放軍在四川大地震的救灾部署,也許會發現“打兩場戰爭的能力”,也是解放軍努力發展的方向,且已初具規模。
在美國的卡特里娜飓風灾害發生後,美軍也在第一時間出動了救灾部隊。派遣軍隊救灾是任何國家都會做的事情。在和平時期,軍隊的救灾功能甚至大于軍事功能,而軍隊救灾也是訓練部隊提高戰鬥力的重要一環。于是,將美軍救灾表現與解放軍救灾表現作對比,是這次邁入四川的國際媒體的一個課題。
不可否認,解放軍的裝備與美軍還是有一段距離,而在救灾中顯示出來的最大差距在于直升機的數量,還有就是大型工兵器械。
由于直升機數量少,限制了解放軍的機動性和兵力投放速度。32年前,解放軍也出動了大量部隊前往唐山救灾,那時解放軍主要是强行軍進入灾區,士兵們靠兩條腿吃飯。這次,救灾部隊都是機械化部隊,甚至進入成都前可通過民航和火車運輸,但是進入灾區之後,道路被毀,餘震不斷,泥石流隨時威脅道路使用,于是直升機作用尤爲突出。綜合各種媒體報道,軍方救灾直升機應不超過一百架;而美軍的直升機基本是“呼喚”多少來多少。美軍“騎一師’所有兵員,都可搭乘直升機。
然而,解放軍精神不但彌補直升機不足,更做出其他國家軍隊難以“複制”的奇迹。地震之初,因餘震和大雨,加上崇山峻嶺,直升機無法降落震央。解放軍一方面超高空跳傘,一方面派突擊隊强行軍進入,表現出爲民精神和不怕犧牲、連續作戰的傳統,令全球軍人敬佩,也令解放軍的對手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