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兩岸無法避免天災,卻可以透過努力,永遠沒有戰爭。”吳伯雄這話說得大氣,說得懇切,不過兩岸關係在歷史的種種衝突誤會作弄下,必須有極大的努力,才真能讓兩岸永遠沒有戰爭。
聯合晚報今天社論指出,努力靠人,努力也要靠管道靠制度。在協助兩岸關係正常化、和平化的過程中,管道絕不嫌多。政府決策必須有一致性,毫無疑問,但幫忙蒐集意見資料,提供政府做出正確決策,進一步傳達政策內涵與台灣社會意見,讓大陸
方面準確理解,這樣的管道卻不妨多元。
社論指出,目前的政治局勢下,國民黨雖然號稱“全面執政”,然而黨的地位、立場,卻大感尷尬。馬英九的人氣遠勝國民黨,馬政府也任用了許多不是國民黨的官員,國民黨對馬英九、馬政府來說,經常是包袱,不是後盾。黨籍“立委”、議員隨時可能出包鬧新聞,每鬧一次,馬英九就要頭痛一次,趕緊“明快處理”。黨部在選舉中或許出了不少力,可是選完了,黨部的角色卻遲遲調整不出來。
在這種狀況下,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吳伯雄主席的大陸之旅,對國民黨與對台灣政治架構的意義。國民黨在內部政治越來越使不上力,然而在與中共打交道上,國民黨這塊招牌,卻還是有效力的。礙於主權問題,兩邊的政府短期之內仍然無法以官方對官方的地位談判,必須掛上各種“民間”遮障,不過兩邊的執政黨,已經在過去幾年內建立了基本信任,能夠不時坐下來談話商量。中共顯然對於國民黨這個管道,仍然有相當的善意,而且在國民黨執政之後,這些善意更有機會落實成為制度。
國民黨利用在兩岸關係上的角色,讓自己同時找到在台灣政治上的新位置,對國民黨、對台灣政治,都是好事。國民黨應該立即規劃,積極培養兩岸事務的人才,作為黨部運作的骨幹。國民黨更應該積極面對挑戰,主動爭取台灣社會的信賴授權,以便發揮居間跟中共溝通折衝的效果。“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國民黨這家老店,能不能利用機會給自己新的使命,依照現實條件賦予的方向認真調整,找出新精神來?只有這樣,國民黨才有可能取得自己的政黨新實力,扮演好執政黨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