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文匯今天的社評指出,胡錦濤總書記昨日主持政治局常委會議,研究部署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工作。會議指出,必須舉全國之力,按照“一省幫一重災縣”的原則,組織有關省市對口支援災區,加快災後恢復重建。“舉全國之力”,有賴於舉國體制的承載和運作。汶川大地震救災,凸顯中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性優勢,在救災中表現出令人驚訝的速度和效率,贏得全世界的尊重和高度評價。災後重建也將憑借這一優勢,運用“全國一盤棋”戰略,建立對口支援機制,加快災後重建。
社評說,汶川大地震破壞性之強、波及範圍之廣、救災難度之大,均為中國數百年來罕見。在舉國體制下,中央迅速調度全國人力、財力和物力,滿足抗震救災需要。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調入震區達13萬,調集數萬專業救援隊員展開搜救,投入四川災區的醫療隊伍達9萬多人,覆蓋到災區每一個受災村莊。這次抗震救災,成為建國以來應對重大危急事件的最佳範例。在巨災面前,經中央政府統一安排,集中發達地區力量支援災區的做法,在國外比較少見,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強大動員和組織威力,凸顯中國體制的優勢。這次舉國體制彰顯的威力,不僅是以全國強大的物質力量為後盾,而且是以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為基石。中華民族在救災的共同目標下手足情深,肝膽相照,變得更加團結和堅強。
據最新統計,汶川大地震已造成近9萬人遇難或失蹤,累計受災人數4500多萬。災後重建任務更加繁重,對改革開放30年來的中國綜合國力和應對能力提出了挑戰。中國不僅要繼續呼籲國際社會的幫助,而且將繼續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加快重建。
社評指出,中國的對口支援機制,曾運用於推動三峽庫區、西藏等地區發展,並取得良好效果。發揮舉國體制優勢,是中國的重要戰略發展思想,從救災到重建、從先富幫後富到實施西部大開發,以至當前的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等,舉國體制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和民族復興進程中,都將彰顯巨大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