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7日電/新華社報道,正在唐家山堰塞湖現場指揮搶險施工的水利部部長陳雷,7日下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雖然導流明渠已經開始緩慢泄洪,但泄洪的速度與預訂計劃相比要慢。目前存在著四個方面的不確定因素,決定了唐家山堰塞湖的風險居高不下。
氣象因素。唐家山堰塞湖上游地區即將進入汛期,據氣象部門預報,六七月份上游地區的降水將達到400至500毫米,水量比往年明顯偏大。上游來水多,對堰塞湖的泄洪能力構成嚴峻挑戰。
堰塞體地質構造尚未完全查清。堰塞體由山體坍塌形成,地質結構由山石和土塊構成。在堰塞體的下方已形成了10個左右的管涌,其中3個管涌比較大,可能對堰塞體的穩定構成影響。
餘震不斷。頻頻發生的餘震和持續不斷的山體滑坡,在時刻在考驗著堰塞體的安全。
上游的地質變化迅速。唐家山堰塞湖的上游不遠處,已經有山體開裂,很可能出現1700多萬立方米的山體滑坡。一旦這些山體全部傾落到湖中,巨大的衝擊波將瞬間衝垮堰塞體、卷走壩上人員。
記者在現場看到,針對上述不確定因素,水利部專家、武警水電部隊及成都軍區第14集團軍工兵團正爭分奪秒、全力以赴在堰塞體上加緊搶險施工。儘管專家和官兵們冒著一定的生命危險,但他們士氣高昂。
陳雷說:“我們既要確保下游100萬民眾的生命安全,也要確保壩上人員的安全。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壩上人員的撤離路線已經選好,用於直升機備降的第二個停機坪的位置也已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