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是不同市場
對跨國企業而言,印度更像是擁有龐大消費群體的超級大市場。印度雖然已躋身全球十大經濟體之列,但是人均國民收入只有美國的1/40。
“跨國企業進入印度時不能將他們的業務模式直接照搬。這跟美國企業進入日本或日本企業進入美國情况不同。”這位研究世界經濟的專家對記者表示,“跨國企業必須從頭制定適合印度的業務模式。在大多數情况下,跨國企業要爲印度市場設計低價格的産品和服務,幷且還要能獲得可觀的利潤率。”
汽車行業就是比較明顯的體現。預計在2011年,全球跨國汽車企業將在印度展開一場“超低價車”的競賽。
據韓國媒體報道,現代汽車印度法人代表林興秀近日在印度表示:“現代汽車計劃從2011年開始,面向印度內需市場和周邊國家銷售在印度工廠生産的售價3500美元的超低價汽車。”
除現代汽車之外,雷諾-日産和印度巴夏汽車公司(Bajaj Auto)正在共同開發的2500美元超低價車也計劃在2011年登場。另外,豐田、大衆、通用也計劃在印度生産超低價車。
世界汽車巨頭紛紛投資印度幷不會對中國的汽車業構成威脅。嘉誠亞洲亞太汽車及基建分析師葉林近日對記者表示,“印度的汽車市場規模比中國小;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沒有中國多;此外印度的能源供應、基礎設施配套情况也不够理想”。
據了解,目前印度的發電量短缺程度高達14%,印度政府希望在5年內解决能源不足的問題。印度工業聯盟的能源顧問拉格拉曼表示,“過去的15年到16年期間,印度沒能增加必要的發電能力。”
葉林還認爲,跨國汽車企業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積累了多年的生産經驗,在降低能耗等新技術方面也有一定的實力。
據零點研究咨詢集團的分析,中國汽車工業無論在從業人數、企業數量,還是在總産值上,都要遠遠大于印度。中國乘用車市場增長更快、車型檔次更高。印度消費者的購買力相對低。印度的汽車企業多爲進入不久的外商獨資企業。中國汽車工業企業主要爲合資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