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不能依賴進口武器 國內實力足支持自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2 10:05:45  


殲10戰機的研制成功證明中國軍工有很大進步。
  回首審視在外部封鎖最緊而求購無門的“兩彈”(核彈、導彈)領域,中國自主研發反而能够較快地接近世界水平。外購雖是一便捷之途,却也往往帶來惰性和依賴性。長此以往確如中了毒癮。《華盛頓郵報》評論就認爲,“中國軍工需要對俄羅斯‘斷奶’,否則真要上癮了。”

  據俄羅斯軍品出口局的發言人稱,從2005年以後對華武器貿易便開始下降。最近俄亞非國家研究所副所長安德列·卡爾涅耶夫在答記者時也說,中國除了繼續采購較先進的S-300型防空導彈外,基本停止采購其它成品裝備,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購買飛機發動機、艦載防空導彈以及對已經購買的俄制武器的升級換代上。中國不少專業人士在慶賀自己研制出殲一10戰鬥機、“中華神盾”驅逐艦和各種新型戰車的同時,也呼籲减少進口。雖然中俄出于戰略夥伴關系仍要進行軍事合作,經貿額還在擴大,然而以往的那種紅火的軍貿注定要降溫,這是因爲中國軍工界有條件也有必要立足于自主研發。

  專家評論說,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的武器基本已經過了高峰期,能買的基本部買過。中國想買而買不到的,俄羅斯要麽沒有,要麽不肯賣。

  能買的都買過

  中國軍工業的建立,一開始便以蘇聯標准和技術作爲自身基礎,這是特定的曆史原因所造成的。當年起步鋪下的軌迹,使中國軍隊幾十年一直習慣使用蘇一依系列武器,自己研發的裝備至今也帶有蘇式印記,蘇聯和俄羅斯軍品甚至成爲幾代軍人難以擺脫的一種情感。

  解放前,中國購買外國武器曾處于無規劃的多頭引進狀態,軍隊簡直成爲“萬國武器博物館”,給後勤供應造成了無法匹配的灾難。1950年中國出兵朝鮮時,還使用十幾個國家的裝備,國內根本無法保障如此雜亂的彈藥和零配件供應,中共中央便下决心讓全軍更換蘇聯武器。戰爭期間,中國以購買和仿蘇式的武器裝備了106個陸軍師、23個空軍師,在曆史上首次完成軍械的統一制式和標准化。考慮到一個大國不能在國防上受制于人,在朝鮮戰爭結束的翌年即1954年,主持軍委工作的彭德懷便向毛澤東建議盡可能不要再買蘇聯武器,應立足于自己建廠生産。

  現代武器是工業和科技的結晶,一個落後國家想自我生産談何容易!舊中國因原無重工業和機械工業基礎,引進外國機器建立的沈陽、太原、上海、重慶(原金陵局)等幾個兵工廠都只能制造少量輕步兵武器,連迫擊炮都造不好。50年代初,斯大林出于對中國出兵抗美援朝的報答,同意援建141項重點工程,1954年赫魯曉夫又追加了15項,成爲奠定中國工業化基礎的著名“156項”。後來落實工程共150項,其中44項是軍工企業,包括陸海空三軍各種主戰裝備的制造廠。蘇援工廠設備雖非無償却只付成本費,中蘇科技協定還規定技術援助都屬無償,不講專利,蘇方傳授技術後由中國自主生産。在幾年時間內,中國只花費幾十億人民幣就以世界上最低的成本建立起配套的國防工業基礎。此間中國購買不能自産的蘇聯高精技術裝備如戰鬥機、潜艇和防空導彈時,也都同時引進了技術資料和生産綫。

  中蘇蜜月好景不長,出于後人看來純屬無謂的國際共運正統和“修正”之爭,加之中國崛起威脅到美蘇主宰世界,雙方在60年代初反目成仇。繼1960年撤退專家後,1962年11月蘇聯又因古巴導彈危機時中國對其進行批判而停交米格一21戰鬥機的技術資料及配件,中蘇軍貿從此中止。此後十幾年間,中國在封閉狀態下用許多年時間才消化了此前接受的蘇聯軍工技術,在此基礎上完全靠自力更生發展武器裝備。在六七十年代,中國的“兩彈一星”尖端武器取得過輝煌,常規武器研制却出現長期停滯。直至80年代,中國自産的戰機、軍艦仍基本停留在50年代蘇援時的水平。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曾希望西方幫助改善裝備,英國就此對華推銷過“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和42級驅逐艦,西德也推銷“豹”式坦克和火炮,然而兩項無法克服的障礙却使任何一項主戰裝備的交易都未達成。一項障礙是對方索價極高且不肯轉讓核心技術,另一項障礙是中國已有的蘇式軍工體系與其標准不同而難保障。1989年西方對華實行軍品禁售,隨後中國以引進蘇一27戰鬥機爲開端恢複了對蘇軍購。

  90年代後期至新世紀之初,中國鑒于應急任務需要和國內軍工界落後面貌短期難以改變,又成爲俄羅斯武器的最大客戶,所購包括軍機、艦艇、防空導彈、戰車技術和地面火炮的制導彈藥,其中僅“蘇霍伊”戰機及其生産綫就價值百億美元。然而隨著中國科技和工業實力的增長,俄羅斯也走向複興,雙方軍貿開始出現了不少互不如意之事。中方抱怨最新技術買不到,俄方抱怨成品賣不出去。一些專家就此評論說,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的武器基本已經過了高峰期,能買的基本都買過。中國想買而買不到的,俄羅斯要麽沒有,要麽不肯賣。

  俄羅斯至今出口的戰機、戰艦的總體性能仍基本屬于蘇聯80年代的水平。中國的重點武器若是向俄羅斯購買,將陷入一個新的停滯期,同世界的差距又會拉大。

  投資俄軍研未能得技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