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溫哥華6月15日電/像世界上絕大多數運動組織一樣,禁止運動員使用興奮劑。國際反興奮劑組織表示,服用興奮劑對運動員的身體健康,構成很大的危險,而且有損於體育競技的道德準則。
據VOA News報道,即便是在世界上最有名的那些運動員當中,還是不斷傳出某人服用了興奮劑的報道。這一問題有可能會給即將召開的北京奧運會蒙上一層陰影。不過,負責杜絕興奮劑的官員們認為,運動員使用興奮劑的事件被公布於眾,這同時也可以說是進步的表現。
衣索比亞的長跑運動員、兩屆奧運金牌得主海勒.格佈雷西拉西耶說,他的競爭優勢來自於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度從事訓練。他還說,使用興奮劑實際上是自欺欺人。他說:“我一直這麼說,我能把你騙了,也能把很多其他的人都騙了,但是我沒有辦法騙自己。”
但是,有一些運動員常年累月地一直在從事這種欺騙行為,通過服用類固醇等違禁藥品來贏得比賽,去年,美國著名田徑運動員瑪麗安.瓊斯公開承認曾經對調查人員撒謊,否認服用過興奮劑。她在記者會上說:“大家可以想像,今天我感到特別失望。”瓊斯被迫交回了在2000年雪梨奧運會上贏得的五枚獎牌,而且還被判處六個月的監禁。
一方面,著名運動員服用興奮劑事件的公開影響到奧運會的聲譽,但是另一方面,負面消息的報道也讓大家都明確,服用興奮劑是不能被容忍的。
泰格特先生是美國反興奮劑機構的負責人。他說:“所有的運動員其實都明白,欺騙行為是錯誤的。對這一點,我一點懷疑都沒有。”
該機構的宗旨是要保證在體育界沒有任何運動員使用興奮劑,大家一致公平競爭。該機構對美國奧運會代表隊的成員每年都要進行八千次抽查,來檢測是否有人使用了類固醇等違禁藥品。這類藥品能讓人看上去肌肉發達,但是它對腎臟很不好,而且還會引發癌症。反興奮劑機構的工作是明確哪些藥品是違禁的,而且還負責對那些違規運動員進行懲處。
泰格特先生說:“在處理運動員服用興奮劑的案件時,典型的案子一般都是兩年期間取消競賽資格,頭一次被查到的,其比賽結果宣佈無效。第二次被查到的,則有可能會終身取消競賽資格。”
絕大多數國家現在都設有奧運代表隊成員的管理和監督機制。在南韓,這一管理和監督機制鼓勵運動員們在服用任何藥、包括中草藥之前,都先與隊裏的醫療人員商量好再說。
盛皓是雅典奧運會中贏得了柔道項目銀牌的南韓運動員。他說,過去,一些運動員由於服用興奮劑而被迫交回獎牌的例子,足以讓這一代希望參加奧運會的那些運動員們引以為戒。
他說:“很早以前,有一名田徑運動員曾經由於(大量)服用在普通藥房買到的感冒藥而違規。後來呢,所有的運動員都只能從訓練中心的藥房拿藥。”
教育和監督工作的加強使得欺騙行為不是很容易做,但還是可能的。彼得.松克森是倫敦聖托馬斯醫院的一位內分泌學教授,他曾經指導過國際奧會反興奮劑使用的工作。他說,包括像人類生長激素等新一代藥品有時候很難被測出來,有必要研發可靠的測試,讓體育競賽徹底消除興奮劑的陰影。
他說:“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要繼續不斷地對那些欺騙行為進行打擊。這項工作開始已經有20年了,我想,還會永遠繼續下去。”
反興奮劑官員表示,絕大多數運動員都表示歡迎有更多的測試,相信它有助於捍衛奧運會的道德標準和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