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我是很昏庸的人嗎? |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在政治這條路上,吳伯雄歷經幾番起落。他曾是最年輕的省議員,最年輕的桃園縣長,當了兩任“內政部長”,不到五十歲就被派任為台北市長。在最意氣風發的時候,他爭取參選首屆民選台灣省長,但李登輝挑選了宋楚瑜;六年後,他又爭取和連戰搭配參選“總統”,連戰最後選擇蕭萬長。
但所謂塞翁失馬。宋楚瑜風光當選台灣省長,一任都沒做完,省就被凍了;因為宋楚瑜獨立參選,連蕭配落敗,國民黨拱手讓出五十年的政權。在國民黨上下寄望馬英九“收復失土”時,馬英九卻因首長特別費案被起訴,匆忙辭去了國民黨主席的職務。
吳伯雄在那個堪稱兵荒馬亂的當口,臨危受命,開始代理國民黨主席,接著參與補選,正式當上國民黨主席。他或許從來沒想過,國民黨曾去失去的,會在他手上拿回來;連戰以在野黨主席身分建立了國共平台,但第一個以執政的國民黨主席身分訪問對岸,踢出兩會復談臨門一腳的,卻是吳伯雄。
命運往往並非操之在己,即將屆滿六十九歲的吳伯雄,有著極深的感慨。
帶領重返執政的國民黨,吳伯雄強調黨政分際,但也重視從政同志要“心中有黨”。他將黨定位為協調行政和立法部門的橋樑,黨政之間那條連繫的繩索,則可鬆可緊。他說,執政成績最後終歸要由黨來概括承受,因此國民黨會扮演好該扮演的角色,而其間的分寸拿捏,要靠智慧,也是一門藝術。
在馬英九就任“總統”即將滿月之際,中時電子報請吳伯雄給馬英九一些建議。但吳伯雄笑著說,馬英九是個聰明人,而他累積的人生和政治經歷就是:“不會對外說:我給馬英九什麼建議”。
以下是吳伯雄接受中時電子報專訪的內容:
大家都擔心兩岸的關係,從這兩次選舉結果,多數人民肯定我們在兩岸往和平方向走,不要引起衝撞。這八年來,兩岸的情況,說嚴重其實也蠻嚴重的,這麼一直衝撞下去,連最重要的盟友美國都認為我們是trouble-maker,所以我們要把可能爆發的引信把它拆除,我想我們做到了這一點。
去大陸跑一趟回來,他們那邊所謂理性主張的人,有一段時間承受“鷹派”的壓力很大,選舉完了之後,應該藉著這個機會,先把和平的方向穩定下來。海基海協復談,已經停了十年,十年前辜先生、汪先生就已經開始談了,如今只是把過去八年倒退的,稍微扭轉過來,所以沒有說什麼一頭熱,或過熱還是過快的問題。這個方向是對的,而且這是一個時機。
很多事情講智慧,講藝術
也許這是天意,遇到他們發生大震災,台灣企業也好、人民也好,所表現的關心和協助,他們正好也需要這樣的報導,來表示全世界都在關懷他們的地震,尤其是台灣特別熱烈,無形中,我覺得,大陸人民對台灣的觀感有很大的改變。另外就是奧運,這麼重要的一次活動,是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與祝福,我們也表達了,這兩種善意所帶來的效果很強,改變了大陸人民對台灣的看法,而他們內部比較理性的力量,主張和平發展的力量,在大陸也因此有了比較好的民意基礎,此行的意義我覺得是在這裡。
復談以後,我們希望一步一步來,他們也覺得很多問題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那就各自嘛,但是不能說因為有少數問題,短期內沒有辦法解決或很難解,就把可以解決的問題停滯不前。兩會復談以後,先經濟後政治,能夠解決的會陸陸續續解決。
在兩岸對撞期間,國共平台發揮了穩定、潤滑的作用,今後我們也製造更好、更穩定,更潤滑的氛圍,來幫助海基、海協會更有效地談判。這一次並沒有談到包機陸客等行政面向如何運作的問題,這要讓海基海協談,我們不能講幾月幾號包機就通,幾月幾號陸客就來,這必須由官方授權單位才能簽定,我們謹守我們的分寸。
雖然大陸上,他們的黨政關係和我們的黨政關係不一樣,照台灣的說法,我和胡先生的見面是民間交流,但大陸認為這離事實太遠了,我說這可以各自表述。台灣是要有一定的黨政分際,不可以有以黨領政的姿態。很多事情講智慧,講藝術,我們扮演該扮演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