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新一期《瞭望》新聞周刊刊文盤點了今年上半年中國外交的表現。文章說,這半年間,中國遇到了一些突如其來的“危機”,包括3月發生在拉薩的暴力犯罪事件,4月奧運聖火在海外傳遞受到某些幹擾,以及5月的汶川大地震,都給中國外交帶來嚴峻的挑戰。文章引述專家的觀點說,中國外交在應對上述三個危機時,表現出色。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王帆指出,西方某些反華勢力支持“藏獨”,破壞奧運聖火傳遞,企圖將“奧運問題政治化”,並不是偶然現象。西方某些勢力長期對中國的不友好態度和立場,可以歸結爲歧視說、偏見說、誤解說、無知說、恐懼說等,歸根結底是不能客觀地、公正地、平等地認識和對待中國。中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綜合國力明顯增强,中國的成功經驗也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於是有些人開始“恐懼”了。這種恐懼其實是一種傳統優越思維的反映,即西方應該永遠保持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100年左右的優勢,一旦這種優勢縮短爲50年或30年,他們就難以承受了。這或許就是某些反華勢力的“心理症結”所在。
“3·14”事件後,中國外交部及其駐外使領館,迅速反應,立即展開“危機外交”:很多駐外大使開始積極與所在國政府進行溝通,全面介紹中國的西藏政策和“3·14”事件的真相,全力做各國領導人工作,同時主動與各國媒體進行聯系交流,向西方民衆介紹西藏的今昔,戳穿某些反華勢力的“謊言”,爭取國際輿論的理解和支持。這些有理有節的外交活動,在很短時間里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外交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王春英指出,“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中國政府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迅速將救災信息公開化,幷歡迎國外救援隊前來救援,贏得了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文章說,隨著北京奧運會的日益臨近,中國越來越成爲國際輿論的關注焦點,中國外交也進入了“非常活躍時期”。正如一個硬幣的兩面,“在世界聚焦中國之時,好事壞事都會被放大”。而中國外交在剛過去的上半年的表現令人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