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如果以上論述成立,世界經濟的前景顯然是灰暗的。當前國際市場上出現的油價、糧價暴漲,通貨膨脹等現象,從根源上說,都是以石油為代表的不可再生資源滿足不了人類發展的需要造成的。這意味著世界經濟已經撞上了能源天花板,除非有新技術、新能源的大範圍開發和利用,否則,世界經濟將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
按照馬爾薩斯的理論,當資源(馬爾薩斯指的資源主要指土地)供給趕不上人口增長時,就會出現罪惡(戰爭、瘟疫、饑荒等)消滅人口,直到經濟重新達到平衡。人類歷史的多數時期,正是在這種怪圈中往複循環。當前世界面臨的能源困境與馬爾薩斯怪圈類似,如果人類拿不出辦法突破能源瓶頸,就只能通過衰退甚至戰爭來消滅剛性需求。
中國應成為第四次技術革命領跑者
文章說,根本的解決之道是開始第四次技術革命,開發新技術、新能源,擺脫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按照一般的說法,人類歷史上發生過三次技術革命。第一次是以蒸汽機的發明與使用為標志的工業革命;第二次是以電力的發明和化石能源大規模使用為標志的重工業革命;第三次是以計算機等高技術發展為標志的信息革命。這三次革命,都曾使人類突破馬爾薩斯怪圈,通過技術創新發展生産力,滿足人口增長帶來的物質需要。而目前,高油價時代的來臨,為新技術、新能源的研發和推廣創造了條件,以新能源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技術革命必將出現。
對中國而言,只有成為第四次技術革命的領跑者,才有機會突破能源瓶頸,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
放眼歷史,前三次技術革命都發生在世界領先國家,中國要有雄心壯志,在人類第四次技術革命中占據一席之地。在這方面,中國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中國石油、天然氣嚴重依賴進口,具有開發替代能源的强烈經濟願望;二是中國的巨大市場,為研發新技術、新能源的公司提供了廣闊的獲利空間;三是中國國內目前面臨流動性過剩,可以利用這一契機,為新技術、新能源的開發提供巨額資金支持;四是中國的科研體系比較完備,如果能和企業進行有效結合,可以為新技術、新能源開發提供强大的技術和人才保障。這些條件,完全有可能讓中國成為産生技術突破的國家。
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要滿足13億人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就必須有穩定的能源供應。因此,全力開發新技術、新能源,對中國不是該不該做的問題,而是必須做好的問題。目前,對中國最重要的,就是要為新技術、新能源的開發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保護知識産權,鼓勵創新,引導人才、資本向節能技術、新能源領域流動。今年4月1日,修訂後的《節約能源法》正式施行。這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節能問題的體現。下一步,我們還應進一步制定保護、引導新技術、新能源開發的能源法案,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為環保、節能、新能源企業創造便利的融資條件。
文章指出,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新技術、新能源的應用需要較長的時間和巨額投入,並不能從根本上阻止眼前的世界性衰退。我們必須積極采取措施,應對當前的難關。對內,一方面要進一步節能挖潜,減少浪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應逐步調整産業結構,淘汰、限制高耗能産業的發展。對外,我們一方面要加緊實施走出去戰略,確保油源的穩定供應;另一方面,應加强國際合作,特別是與日本等東亞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共同制定能源政策,共享節能技術。東亞國家普遍貧油,日本更是一滴油不産的國家,可日本的石油消費量卻長期位居世界前三位。因此,日本的能源供應面臨著比中國更嚴峻的局面。在這方面,世界石油消費第二大國和第三大國,完全可以携起手來,共同尋求能源對策,通過整個東亞的團結,影響國際能源市場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