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台灣聯合報黑白集今日刊文說,證券名人白文正在澎湖投海自殺,迄未發現對尋短的理由留下片言隻字;種種猜測,不脛自走。
令人第一個聯想到的是他與“考試院長”被提名人張俊彥的關係,近日“寶來集團供養張俊彥,而白文正的名譽博士是買來的”之說法,鬧得沸沸揚揚,不知是否與白文正之死有關?張俊彥曾謂,“用生命來擔保自己的清白”;如今,白文正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卻仍是徒滋猜疑。
文章指出,張俊彥事件使人突然驚覺,大學的募款工作,確有引人想像的空間;尤其,國立大學是政府機關,其間金錢授受的“產學關係”,就某種角度言,其實亦是“政商關係”。這一個過去社會目光不及的地帶,會否因“張俊彥/白文正”的事件,而引起社會的關注?
企業家捐款,若有追求名聲的動機,是人情人性之常;焦點反而應當放在大學的回應,如果將大學名器當作對價的商品,那就不能見容於社會了。同理,產學合作是現代社會所應鼓勵,但倘若雙方葷腥不忌,甚至經營私利,亦是軼軌之事。
文章指出,張俊彥與白文正的個案,正是給產學關係作一整理思考的機會。一方面,對良善的產學關係,應當嘉勉鼓勵;另一方面,若有扭曲的產學關係,應當共同警惕。
如果一個企業家必須用自殺來處理他在產學關係上的清白或不清白,這豈不是整個社會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