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稱中國已開始與俄爭奪第三世界武器市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7 11:36:43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的情報,俄羅斯政府已經准備向中國提供SU-33和SU一35兩款先進戰鬥機,後者尚處于研制當中。此外,由于擔心美國將尋求對中俄的核優勢,中俄有可能在核技術和彈道導彈技術方面加强合作。

  俄國的分析家援引過去的例子,當中國工程師仿制了俄國的武器系統後,在個別參數上作了一些細微的修改(比如將某型反導系統的口徑由100毫米改成105毫米),之後就將其用于出口。俄國的軍工企業已經要面對中國在第三世界國家武器市場上的有力競爭,例如埃及和緬甸。在一些以前主要購買蘇聯武器的發展中國家,俄國的企業已經被迫向售價較低的中國公司出讓了很多市場。如果中國最終有能力自己制造尖端武器系統用于出口(例如經過漫長等待的J一10型多用途戰鬥機),中國就會成爲一個難對付的競爭對手。

  在2006年2月的早些時候進行的一次協商中,由于擔心會增强中國軍工企業的競爭力,莫斯科拒絕向北京授權,在幷不算太先進的FC—1型“梟龍”戰鬥機上安裝俄制的引擎,因爲中國計劃向巴基斯坦出口該型飛機。

  俄羅斯决定向中國出售最尖端武器的决定會引發美國的强烈反應。在美國公布的《四年防務審查報告》中,美國國防部認爲“在國際上,美國歡迎俄羅斯作爲一個建設性的夥伴,但是對于其不斷向海外銷售毀傷性武器技術表示關注”。

  美國的一些官員宣稱,俄羅斯對武器交易的限制遠不如西方國家嚴格,尤其是對一些受到侵犯人權指責的國家。

  美國官員擔心俄羅斯對華軍售會加快解放軍的現代化進程幷改變台海軍事平衡,使之向有利于北京一面發展。這一轉變有可能使北京針對台灣獨立的立場變得更爲强硬,更傾向于對台北使用軍事手段,幷增加中美兩國因爲台灣問題發生軍事對抗的危險。基于同樣的考慮,布什政府還盡一切努力阻撓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

  中俄武器交易面臨零和?

  前不久,有美國媒體報道稱,中、俄兩國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的潜力已經喪失。中國在俄羅斯武器出口中占據的比重迅速下降。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在俄羅斯武器出口中占70%的比重,到2006年時已經下降到了40%。在分析是什麽原因導致中、俄武器貿易逐年降溫的原因時,美國的多家研究機構和媒體表達了各自的觀點。美國媒體聲稱俄制武器質量的低劣以及合同執行上的不守信引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滿。

  美國著名智囊機構的觀點則更具代表性。哈特森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理查德·韋茨博士在2007年年初撰文分析了中、俄軍事技術合作降溫的深層原因。他的核心觀點是:日益成熟的中國國防工業最終將使中國對俄國目前能提供出口的先進武器系統的需求减少。同時中國强大的仿制和自研能力有可能對俄羅斯的武器出口産生威脅。韋茨在他所撰寫的《中俄武器交易走到十字路口》一文中寫道:目前,中國的國防工業已經能獨立制造越來越多的先進武器系統。中國開始减少從俄羅斯購買完整武器平台,轉而更多的進口技術、子系統或者關鍵零部件,軍工企業能够將其直接整合到獨立設計的武器系統中。

  因此,俄羅斯面臨著一個選擇:接受中國有可能的訂單减少或者向解放軍出售其目前政策所禁止的更先進的武器。而出售更先進的武器系統意味著中國的國防企業有機會接觸到更先進的技術,從而有可能將其運用到他們自行研制的産品中去,再憑借價格優勢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與俄羅斯爭奪訂單。

  因此,從這個層面上說,中俄之間的武器交易出現了零和博弈的傾向。這種觀點似乎得到了俄羅斯防務專家們的支持。

  俄事評論家利多夫金認爲,在對華軍售决策時,俄軍方和負責對華武器銷售的决策者對中國吸收俄軍事技術的速度感到擔憂,他們害怕繼續向中國出售更先進的武器系統將會危害到俄羅斯的國際軍火市場份額。(來源:《軍事文摘》雜志)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