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瞭望東方周刊就深圳政改情況刊登長篇通訊,文章指出,深圳的改革不是戲劇性的、顛覆性的改革,而是一種自我完善。此次改革的最大特點,是試圖把現有制度內的民主空間激活。全文如下:
6月中旬的深圳,處於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暴雨的中心。在傾盆而下的暴雨襲擊下,即使是主城區的道路也幾乎化為河流。此時的深圳同時處於一場“輿論風暴”的中心。
這場風暴起源於網絡。5月22日,深圳市政府在綫網站登出《深圳市近期改革綱要(征求意見稿)》(下稱《綱要》),在5月26日之前向全社會征集意見。
《綱要》提出,深圳要用3年時間,建設一個民主法治、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其中具體拋出包括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諸領域的19條改革內容,而前八條均指向權力機構的體制改革。
“深圳將差額選舉市長”,文件剛一露面,即成為境外媒體頭條。這一標題來自《綱要》的第二條內容---“在區政府換屆中試行區長差額選舉,擴大副區長選舉的差額數量,候選人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公開演講、答辯,由同級人大差額選舉出區長、副區長,為以後條件成熟時進行市長差額選舉積累經驗。”
讓觀察者眼前一亮的內容還有許多---在黨內選舉中引進競爭機制,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選範圍,完善市、區兩級黨委差額選舉制度,并適當擴大差額數量,允許參選人在一定範圍內開展競選活動;開展部分區人大代表的直接競選;借鑒香港廉政公署模式,研究創新我市反腐廉政的工作機構和運作模式。
幾乎同時推出的另一個文件同樣備受關注。5月15日,深圳政府在綫公布《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并向廣大市民網民征求意見。
這份於6月7日深圳市委四屆十次會議討論通過并於24日正式發布的文件,同樣涵蓋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個方面,它與《綱要》有一個共同點---將“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放在了最前面。
“以前的做法,即使要做政治方面的改革,往往也會涵蓋在其他內容之中,以避免爭議。”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所長黃衛平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將民主政治的內容放在最靠前的位置,而且如此高調征集意見,這是打破常規的,“向網友征集意見就是向全世界征集意見,而關於政改一貫的套路是先做後說。”
聯想到深圳的特殊地位,對於《綱要》的出現,人們議論紛紛,有網友問:“難道深圳要搞政治特區?”
不是“政治特區”
此次改革的緣起要追溯到2007年12月25日的廣東省委十屆二次全會,在這次會議上,到任僅一個月的省委書記汪洋高調提出“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動新一輪大發展”。
此後,廣東全省各地掀起了解放思想大學習大討論的活動熱潮。深圳市委確定了24個重大調研課題,由市幾套班子領導分工負責,并在不久後形成了初步成果---《深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十件大事》。
2008年3月底,汪洋到深圳調研,他來到深圳蓮花山公園山頂廣場,向鄧小平塑像敬獻花籃。他對深圳的幹部强調,深圳要繼續發揚敢闖敢冒的精神,拿出“特”的意識、“特”的思考和“特”的措施。
“深圳特區不僅要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方面走在前列,還要在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方面走在前列。”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