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空軍地勤正在爲轟炸機加挂空地導彈。(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新華網消息: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21日發表題爲《中國找尋并找到自身的軍事缺陷》的文章,作者丹尼斯·布拉斯科在文中指出解放軍勇于面對自身不足,積極評估軍力。文章摘述如下:
在6月19日的《解放軍報》上,一篇原本平淡無奇的文章因其結論而讓讀者著實震驚了一把:“(參加某軍事管理創新研討會的)與會代表認爲,當前部隊戰鬥力還存在‘兩個不相適應’:現代化水平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要求不相適應,軍事能力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適應。”毫無疑問,中國的軍事實力在過去十年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解放軍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戰鬥力。然而,軍中一批中高級軍官認爲,中國軍隊尚不能確保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尚無法完成軍隊的曆史使命。
這恐怕不是世界大多數國家對解放軍的印象。但是,自2006年年中以來,“兩個不相適應”的觀點已經在官方軍事報刊、黨和公衆媒體上反複出現了大約20次。而且,觀點的表述還常常加上了“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個定語。
對解放軍能力的這一評價已經成爲黨的方針,被寫入中國軍事院校的教案,并頻頻出現在高級軍官的言論中。“兩個不相適應”不僅僅是對軍隊的總體評價,而且也被具體應用在指揮體系、人員素質、訓練、後勤和技術層面上。
中國的這個長遠性觀點表明,從整體上講(雖然肯定也有個別特例),解放軍領導層在動用武力方面的態度也許并不像外人常常假設的那樣具有鷹派氣質。
但我們也不應把這種自我評價曲解爲解放軍即使接到命令也不會拿起武器。
作爲中國共產黨的忠實追隨者,解放軍領導層將聽從黨的指揮,竭盡全力完成黨交給的一切任務。在完成任務時,解放軍可能會在許多行動中處于劣勢,不得不想辦法運用現有的武器擊敗高科技敵人。這種自省的觀點同樣被用于四川抗震救災行動中。
部隊在四川的行動凸顯中國軍隊的實力,以及中國調配大量人力强行突破困難的能力。不過,災害同樣凸顯解放軍的軟肋,比如中國軍隊缺乏足够的用于執行現代化任務的某些裝備,缺乏運用新裝備執行任務的實際經驗。
中國媒體評論說,中國軍隊缺少足够的重型運輸飛機和直升機,缺少適用于震區複雜地形的通信設備。盡管如此,救災行動仍在解放軍的指揮下,在現役和預備役部隊、武警部隊、民兵、當地警察與民間力量的通力協作下展開。
雖然沒有動用武器,但救災行動每天都在考驗解放軍的指揮、控制、通信、情報、工程、機動和後勤保障能力。四川救災將成爲解放軍30年來執行過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複雜的任務。
中國軍隊將從救災任務中獲取寶貴經驗。但更重要的是,領導層將評估部隊的表現,突出取得的成績,强調需要改進的不足。他們從訓練場、從執行實際保障任務的經驗中總結出來許多類似的自我評價的結論。這些結論促成了現在廣泛存在于軍隊文件和領導人腦海中的“兩個不相適應”的觀點。
“兩個不相適應”并不足以讓中國的鄰國都飄飄然起來,但我們對中國軍事力量作綜合分析時,必須把這一自我評價考慮在內。這一自我評價表明解放軍并沒有忘記孫子的教誨:知己知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