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裝在053K防空護衛艦531號上的紅旗61艦載防空導彈。
|
杜東冬 迮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從最初原始單一的“海紅旗”-61,到如今高、中、低多層火力體系的逐步完善,中國海軍艦空導彈家族恰好走過了三十年的成長曆程。一路曲折艱難、柳暗花明的背後,既有科技方面的苦盡甘來,更折射出人民海軍作戰任務的變化延伸以及戰略思維的發展和革新。
蹣跚起步-“紅旗”-61艱難上艦
自1940年英國海軍以艦載機空襲意大利塔蘭托港得手後,來自空中的威脅就成了各國水面艦艇的夢魘。抗戰時期.中國海軍爲數不多的幾艘中型水面艦艇大多命喪倭人空襲毒手:從珍珠港打到;中繩島的太平洋海戰,每一場戰役也都是艦載機唱主角,幾乎完全驗證了法國飛行先驅阿代爾的預言: “誰掌握天空,誰就擁有世界。”
然而,1948年,在美國海軍“威奇塔”號重型巡洋艦上,一種叫做“小獵犬”的導彈發射系統開始試裝,其彈體垂直貯存于甲板下方,采用雙聯裝回旋發射,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艦空導彈系統。盡管最初每30分鐘1發的發射率慢似蝸牛,但它標志著水面艦艇不再是空中力量輕易宰割的魚腩。其後,以此爲發軔,從20世紀50~60年代美國三T系統(“黃銅騎士”、“小獵犬”、“韃靼人”),前蘇聯“海浪”、“風暴”、
“奧薩”,到英國“海蛇”和法國“瑪舒卡”,艦空導彈族迅速竄紅,逐漸取代傳統高炮成爲海軍艦艇對抗空中威脅的有效防禦利器。
此時,人民海軍尚處于近岸防禦的海上游擊戰時代,建設剛剛起步,目標盤定近海,艦艇以輕型爲主,突出扣造“空、潛、快”,至于投入高、周期長的水面艦艇,自然排在發展末位。傍國外那種只有大中型艦艇才能承載的第一代艦空導彈,中國從技術到平台,從裝備到人才,各個方面都不具備。好在當時作戰任務也相對單一,在執行反封鎖、反襲擾以及解放沿海島嶼的近岸戰鬥中,防空可以完全仰仗陸基戰機的庇護。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各種反艦導彈的陸續裝備,低空突防、電子幹擾等新的戰術手段層出不窮,國外第二代艦空導彈開始發展相應的低空反導能力。這時的人民海軍雖已初步具備近海活動能力,但水面艦艇的對空武器除了高炮還是高炮,艦空導彈方面還是一片空白。與此同時,所承擔的作戰任務卻開始擴容,保衛海洋國土的戰爭開始出現,艦艇防空要求大大提高。
盡管海軍在1974年西沙海戰中以劣勝優,但從防空角度看來,這次勝利多少帶有一定的僥幸色彩:僅憑當時的中國空中力量,基本無力爲海軍提供西沙空權保障;如果當時南越出動空軍發起攻擊的話,中國西沙戰區艦艇將面臨嚴重的攻頂威脅!因此,人民海軍的天空安全開始成爲無法回避的嚴重問題,艦空導彈的研發裝備必須提上議事日程。
早在1965年,人民海軍就打算在65型艦基礎上發展053K型防空護衛艦(即“江東”級),基本任務是在中近海執行護漁護航任務,并在戰時掩護和支援導彈艇及魚雷艇作戰。兩年後,軍委做出決定:將在研的“紅旗”一61地空導彈轉爲艦空導彈,列爲053K的預定主戰裝備。最初的設想是:艦艏艉各1座723I型“海紅旗”-61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各含彈庫及12枚備彈).以及zL-1照射雷達、ZH-I指揮儀和火控設備等。
再加上主副炮、反潛配置,以70年代的技術標准來看,排水量1600噸的053K如能按期滿裝服役,憑著全面的武器裝備、清晰的火力層次,絕對稱得上是一款成功艦艇。專司防空任務的053K與負責反艦的051型驅逐艦(“旅大”級)相配合,戰鬥能力將非常可觀。
但是,以當時中國的工業水平,同時設計艦體和導彈難免有超前求成之弊。白手起家,執行最難。從1966年開始設計的7231型導彈發射裝置憑空多走彎路,起初爲雙聯裝下挂式發射架,後來又提高論證指標,提出一款三聯裝上蹲式發射架、18枚備彈、垂直貯裝填的方案,并進行了一年半的設計。後來發現053K艦的排水量太小,如果硬上三聯裝和18枚彈,則艦體重心要大大升高,只好把老方案推倒重來,設計了最後的雙聯上蹲式發射架、12枚備彈、高低方向瞄准、橫縱向雙向穩定、鏈式供彈的發射裝置。導彈方面,“陸轉海”的艱難遠遠超過了最初的設想——海上作戰環境與陸地差異頗多。不僅工作環境非常惡劣,要考慮溫濕度的變化,海上鹽霧對裝備的腐蝕、艦艇搖擺、震動和電子設備輻射的影響,還要考慮導彈發射時對艦上裝備、人員的影響……一系列難題都要從頭入手。種種原因再加上“文革”的沖擊,使“海紅旗”-61的研發一拖再拖。
1975年3月,053K型首艦完成一期工程交船,舷號531;同年,“海紅旗”-61開始上艦試驗——這意味著人民海軍艦空導彈的上艦時間比美國晚了27個年頭。
兩年後的1977年,531艦的姊妹艦完工交船,“海紅旗”一61卻還在船台上掙扎以待分娩,而且一掙扎就是十年,直到1986年才進行海上設計定型飛行試驗,順利定型。“海紅旗”一61導彈采用半主動尋的制導、固體火箭發動機、連續波雷達導引頭、半主動引信和制導引信、小型化自動駕駛儀、液壓操縱、燃氣渦輪發電機、鏈式戰鬥部(重40公斤)、單脉沖跟踪與連續波制導雷達、穩定平台、回轉式彈庫、雙聯裝隨動發射架、導彈自動化檢測等技術,重量尺寸接近西方早期的“海麻雀”艦空導彈:彈長3.99米,直徑0.28米,翼展1.166米,彈翼不可折叠;導彈發射重量300公斤,最大速度3馬赫,有效射程(水平方向)10公里,射高8公里。
但是,此時已在導彈初始研發時間20年後,531艦業已服役了整整10年,532艦則因故提前退役。國外艦空導彈已經開始向第三代發展更新換代,原先性能不錯的053K型艦此時已呈落伍,批量生產已無實用價值,531艦因此成爲中國第一代防空護衛艦的孤獨絕唱。
裝備艦空導彈以後,531艦于1988年參加“3·14”中越赤瓜礁海戰,對越軍艦艇具有壓倒性裝備優勢.輕易擊敗越方505艦。戰鬥結束後,531艦還受命做好防空准備,以防對手空中報複。但越方已爲我戰力所懾、喪失再戰欲望,使053K型艦的“海紅旗”-61失去了唯一一次的實戰機會。人民海軍挾戰勝餘威,又接連收複東門、南薰、渚碧等三個島礁,在南沙群島實際控制6個島礁,從此打下立足之地。531艦因此成爲功勛艦,退役後進八青島海軍博物館,在那里訴說著中國第一代防空護衛艦的故事。(未完待續)(來源:《現代兵器》雜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