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家寶來到解放軍總醫院看望季羨林老人。(新華社圖) |
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新華社報道,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專門看望為中國科技、文化、教育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季羨林、錢學森和何澤慧老人,向他們致以親切問候。
“季老,我提前給您祝壽了。”走進解放軍總醫院的病房,溫家寶趨步向前,握住了季羨林先生的手。
季羨林是中國著名翻譯家、文學家和教育家,精通英語、德語、梵語、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還能閱讀法語、俄語書籍,長期在北京大學任教,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詣。4天后的8月6日,這位學貫中西的老先生將度過97歲壽辰。
這已是溫家寶2003年以來第五次看望季羨林先生。每次相見,兩位老朋友都能坦誠交換意見,聊得十分愉快。
房間寬敞明亮,桌子上擺放著一個大大的“壽”字,季羨林特地穿上了一身銀灰色的中式服裝。
“因為過兩天比較忙,今天提前來給您祝壽。”落座後,溫家寶親切地問季老:“我記得您今年97歲了。思維還這麼清楚,是不是和常用腦有關?”
“對,大腦要不停地活動。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今年災害多,年初是冰雪災害,‘5·12’大地震也是多少年沒有的。”
“地震以後政府反應快,威信大大提高,對當地人民也是教育。”
“我常講,幾千年來,我們國家都是災難和文明進步伴隨在一起的。有一句名言: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是恩格斯說的。”看到季老反應這麼敏捷,大家都笑了起來。
“我們的歷史總是和洪水、乾旱、地震等災難聯繫在一起,但我們這個民族從沒有潰散過,反而愈挫愈奮。”溫家寶說。
季老表示同意:“一個民族和一個人一樣,災難能鍛鍊一個人的意志,也能鍛鍊一個民族的意志。”
“我想起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溫家寶望著季老說。
“是的。”季羨林肯定地回答。
聊起教育和學習的話題,一輩子從事教育工作的季羨林主動向總理提問:“現在英語都普及了吧?”
“小學就開始學了,小學是記憶最好的時候。”溫家寶告訴季老,“掌握一門語言,就掌握了一種工具。”
“對,語言是一種工具。”季羨林提議,“大學外語教育不但要加強,而且要鼓勵學生多學幾門外語。”
“奧運會快開了。”溫家寶告訴季老。
“這是件大事,是世界對中國的肯定。”
“這是我們國家實力的表現。”溫家寶和季羨林共同回憶起百年來中國參加奧運的歷程,“體育的強盛,代表著一個民族的強大。”
“現在國家領導人不好當。治亂世易,治平世難,治理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更難。”季羨林說。
總理深有感觸地說:“我常記著一句話,名為治平無事,實有不測之憂。我們有許多值得憂慮的事,腦子一點不能放鬆。”
“您別起來了。”溫家寶站起來,微微彎下腰,雙手握住季老的手說,“明年我再來看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