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北京奧運聖火傳遍大江南北,開幕盛宴即將舉行,也把國人的對舉辦奧運的自豪與愛國的激情不斷推高。但是,對於一個人口世界第一的國家來説,如何使民衆的愛國激情“發乎情、止乎禮”,避免出現過激行爲,並非一件很容易處理的事情,應當得到高度重視。中國人對於舉辦奧運會,的確要有激情,但是更需要理性愛國激情。
據新華社的評論,體育可以讓一個國家一夜之間贏得關注,如金•科林斯於2003年8月25日在巴黎舉行的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百米決賽中奪冠,使那個很多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衹有4萬人口的加勒比小國國家聖基茨和尼維斯,一夜之間成名。同樣,1988年首爾(漢城)奧運會,韓國人民用最大的真誠和努力舉辦奧運會,向世界奉獻了一台令人難忘、精彩紛呈的奧運會。但當時個別韓國人沒有很好地把握好民族情緒,發生了教練沖上拳擊台毆打裁判的醜聞,震驚了世界,也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首爾奧運會的美譽度。文章強調,理性愛國是國人的責任。
愛國主義是全人類共有的高貴品格
奧運會與政治無關,體育不應承載太多的政治重負,但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卻滲透到奧運會和其他體育賽事的每個細胞中,這有太多可以印證的事例。記者採訪體育多年,見識過日本球迷為他們的國家排球隊山呼海嘯般的呐喊,也曾經被意貢獻。正如國際奧會新聞委員會主席高斯帕在其自傳《奧運人生》中所說“中國人民通過奧林匹克主義將從世界學到很多。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創了商業運作的先例,但在奧運會前的火炬傳遞過程中,美國民眾歡呼雀躍,出現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景。《紐約時報》記者安德魯•赫•馬爾科姆當時撰文說:“與其說火炬點燃了人們對奧運會的特殊熱情,毋寧說它點燃的是愛國主義”。組委會主席尤伯羅斯則說:“我相信,愛國主義始終在起作用。十多年來它一直潛伏著。火炬是催化劑,促成了它的迸發。”這位現任美國奧會主席的傳奇人物在《美國的創舉》這本總結洛杉磯奧運會的自述結尾中宣告:“我是一名坦然自若的愛國主義者,我為此而感到自豪!”
24年後,奧運聖火來到中國,點燃了中國人的愛國激情,但北京奧運會境外火炬傳遞在倫敦、巴黎、三藩市等地卻遭到了阻撓甚至破壞,千千萬萬海外華僑華人看不下去了,他們自發地走上街頭,護衛聖火,很快扭轉了局勢。在境外傳遞城市飛揚的五星紅旗中,全世界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看到了中華兒女的愛國心,並為此肅然起敬,有些對華不友好的西方媒體和人士甚至開始悄然反省。
德國之聲電臺今年5月10日曾刊發一篇新聞分析說:“中國人忽然站到世界的面前。火炬所到之處,中國的五星紅旗招展,柏林、巴黎、倫敦、悉尼、溫哥華,中國人忽然人山人海地聚集了起來。從來不關心政治、在德國公司工作的中國女孩成天跟德國同事辯論,中國留學生在巴黎街頭慷慨激昂……更有許多中國人走進YOUTUBE(視頻網站),甚至走進德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主流媒體的論壇,與德國人、西方人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和情況介紹。西方媒體和西方人終於注意到中國人的聲音,也開始對之進行報導和評論。中國人的愛國主義,一時成了話題。這些年來,說到中國人,人們的印象特別‘經濟化’、‘實惠主義’,而生活在海外的中國人則是特別的安靜。這是怎麼了?自然,中國人這回真的‘怒’了。但人們看到的,不僅是‘怒’,而還有個‘自豪’,清楚地寫在許多遊行者的臉上。中國人意識到,他們的中國是正在走向富強、和諧、民主、文明的國家,而他們作為這個國家的人,有義務為國家說話。”
法國《世界報》今年5月29日刊登弗雷德里克•博班的文章《中國新的社會契約》,裏面提到:“中國年輕人如今公開表示‘熱愛中國’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呼喊,這在上世紀80年代初是不可想像的,因為當時的大學生們更多對國家的固步自封感到痛心。”
愛國主義是全世界相通的高尚情感,是全人類共有的高貴品格,是超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文化背景的普世價值觀。
北京奧運會“展現的是一種輕鬆的世界主義”
但世界並不總是持有這種相對客觀的評價,少數西方媒體把中國人在籌辦奧運會過程中所展露的愛國情懷誤讀乃至歪曲成“狂熱的民族主義”,把國內少數人的偏激情緒和行為上綱上線成一種國家行為,讓人無法接受。
北京乃至中國在籌辦奧運會過程中,嚴格按照國際奧會規定,認真遵循國際慣例,始終用真誠、開放、平和的心態辦奧運。美國《外交》雙月刊今年7-8號的一篇文章評論說:“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展現的是一種輕鬆的世界主義。”
國際奧會明文規定的,我們嚴格執行;國際慣例中沒有的,我們也盡力去做。我們的知識產權保護仍然存在一些漏洞,但有誰見過選手村、媒體村的非贊助商品牌設施都一一用膠布遮蓋?我們的奧運會志願者的綜合素質和經驗仍然有待提高,但有誰見過那麼多的大學生們站在奧運場所的大門口,為客人拉門?我們的語言環境仍然不夠理想,但有誰見過哪個舉辦城市像北京那樣推動“全民學英語”?我們對奧林匹克理念的理解和執行仍然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但有誰見過像中國這樣7年來普及奧林匹克教育、惠及4億青少年的奧運壯舉?我們在殘疾人事業方面仍然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但有誰見過像北京那樣用辦奧運會的原班人馬和設施來辦殘奧會?
這種真誠、開放、平和,表明了中國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與世界為善,對中國、世界和奧林匹克運動都是獨特和巨大的而國際社會通過奧林匹克主義對中國也會認識得更多”。國際奧會首任市場總監麥克爾•佩恩則評價說:“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通過全方位打造自身的方式來歡迎全世界。”舉辦奧運會,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民眾自然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和付出,這與帶有擴張性和偏激性的狹隘民族主義無關。如果認為在舉辦奧運會的過程中滲入愛國主義元素,就是“狂熱的民族主義”,本身就是一種狹隘、偏激的思維方式。
在2002年鹽湖城冬季奧運會開幕式上,經歷了“9•11”恐怖襲擊苦難的美國決意借助冬奧會的大舞臺,重振民族士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美國說服了國際奧會,打破了奧運會開幕式的既定程式,不僅加入了托舉從世貿大廈廢墟中挖出來的破殘的美國國旗入場的儀式,而且美國總統布希還發表了演講。不知道那些動輒就指責中國有“狂熱的民族主義”的少數西方媒體和人士,又該如何看待鹽湖城冬奧會開幕式上美國的言行?
理性愛國是我們的責任
愛國,是一種普遍而高尚的情感,但我們對奧運會上的愛國情感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要激情愛國,更要理性愛國,提倡一種熱烈而不偏激的情緒,一種開放、包容、平和的心態,一種尊重外國客人和參賽選手的舉止。過猶不及,如果在氣氛熱烈的北京奧運會上,民眾情緒過於狂熱甚至偏激,對一些參賽國和參賽選手做出不友好、不文明的言行,是對愛國情懷的一種曲解甚至褻瀆,也會給少數西方媒體和人士攻擊中國“狂熱的民族主義”提供口實。正如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項目高級研究員及專案主任裴敏欣所說:“極具民族主義意識的國民會讓外國人害怕中國,這將有損於中國的形象。”
這方面慘痛的教訓也為數不少。1988年首爾(漢城)奧運會,韓國人民用最大的真誠和努力舉辦奧運會,向世界奉獻了一台令人難忘、精彩紛呈的奧運會。但當時個別韓國人沒有很好地把握好民族情緒,發生了教練沖上拳擊台毆打裁判的醜聞,震驚了世界,也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首爾奧運會的美譽度。
2004年在中國舉行的亞洲杯足球賽期間,曾發生過少數國內球迷對日本足球隊的不禮貌言行。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鄧亞萍曾提起過,今年春季在“鳥巢”舉行的中國田徑公開賽上,大部分國內觀眾都是沖著“鳥巢”和劉翔而來的,在其他運動員登場時,卻出現了冷場現象。她說:“當廣播裏介紹其他運動員時,幾乎沒有掌聲,等到劉翔退場,雖然比賽還沒結束,人卻走得差不多了”。
奧運會是全世界人民的奧運會,各國和地區運動員是奧運會的主體。北京舉辦奧運會,是中國為全世界人民包括運動員搭建一座交流技藝和友誼的大舞臺。我們要持一種低調、務實、平和的心態和作風,要努力讓全世界“敬重”而不是“敬畏”中國。我們反對奧運會政治化,不要把政治歧見和外交爭議帶入奧運賽場,即使對那些曾經傷害過中國人民感情的國家,也不要把不滿情緒轉嫁到那些國家為了團結、友誼、和平而來到中國的運動員身上。我們要樹立正確的“金牌觀”,防止濫用東道主優勢,理解、尊重那些在賽場上贏了中國選手的外國對手,他們同樣也在踐行奧林匹克精神。我們要有大國氣度,正確看待和接受全球媒體那些善意、中肯的批評。我們要關注光芒四射的“菲爾普斯們”,更要給堅持完成比賽的“阿赫瓦裏們”多一點關注和掌聲……
維護國家形象,善待全球賓客,提倡理性愛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這是北京奧運會上分量最重、不可替代的一塊“金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