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杜麗哭了,在遺憾失去首金的射擊現場。
據中新社報導,賽前的輿論普遍認為,這枚金牌已穩入中國代表團囊中,200多記者和滿場觀眾守候在奧運第一天的射擊館,等待預想變成現實的瞬間。
可等待著的人都看到,在第七槍之後,杜麗就一直低著頭,那時他們和杜麗一樣明白,金牌已無望了。
來不及躲開眾目睽睽,收槍後的杜麗流下了眼淚,無力掩飾。唯一採訪到她的中央台電視臺記者面對杜麗聲音有些哽咽,其餘記者,帶著失落和失望。
但是沒有人指責。在之後刊發的所有報導中,也只是遺憾,還有一些對期待者們的善意提醒——太高的期待有時會幫倒忙。沒有指責的言辭,他們在說,“杜麗別哭”。
在第一天同樣感到遺憾的,還有過早離開女子佩劍賽場的譚雪。
當許多人在籌畫晚上收看她的女單決賽時,譚雪卻驟然停步在四強之外。
譚雪說,比賽有輸贏,總結之後,要在團體賽中加油。中國的媒體也幫著譚雪總結:不是心理壓力,技戰術不暢是主要原因。
依舊充滿遺憾,依然無人指責。
在這一天,馬文廣也哭了。當他看到陳燮霞在壓力和爭議之下,穩定地發揮,順利拿下48公斤女子舉重抓舉的時候,這位山東籍的中國舉重隊領隊淚水滑落臉頰。
這是對弟子的憐惜,以及釋然後的情不自禁。
不論失落或者開心,淚水都是拼盡全力後的真情流露,它串聯起了北京奧運會第一天,中國代表團失利和圓夢的兩個極點。
回想20年前漢城奧運會,同樣失去首金時,民眾和媒體的激動甚至憤怒;以及2004年雅典,杜麗奪得首金後,大家表現出的驚喜,四年後的北京奧運會上,面對失利和金牌,媒體和民眾已更加成熟,並學會了對每一個拼搏者施以寬容和鼓勵。
北京奧運會第一天,人們看到內向的陳燮霞嫣然而笑,平和的杜麗潸然淚下,她們都在這個難忘的瞬間完成了自己的成長,觀眾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