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戰中被摧毀的格魯吉亞主戰坦克。
|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盡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本屆奧運會開幕當天再次呼籲奧運期間休戰,但世界還是聽到了來自高加索的炮聲。據報道,在最近兩三天格魯吉亞與南奧塞梯的激烈武裝衝突中,就已有數千人失去了生命,傷者不計其數。
解放日報文章說,這次衝突的具體起因已經被雙方的說法搞得模糊不清,但顯而易見的是,8月7日夜間格魯吉亞軍隊對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及其他一些具有軍事意義的地區發起的進攻,是使衝突陡然升級的關鍵一步。
有分析認為,格方在總統薩卡什維利宣布單方面停火後僅僅幾小時便采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有借勢一舉以武力解決南奧塞梯問題之意。但這個在大國博弈的棋盤上充當馬前卒的小國的領導人,顯然沒有把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搞清楚。
薩卡什維利自以為有美國和西方的撑腰就可以向莫斯科叫板,實在是因為他不懂得,既然要想獲得美國和西方的支持,那就必須站在他們的角度來取舍利害,而不是如此冒失。盡管美國和它的歐洲盟國在不斷地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但他們并沒有打算要與其刀兵相見。何況現在的世界提倡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有了問題通過談判、協調來解決。動不動就開槍開炮,既不符合潮流,也不理智。想想看,區區2.7萬人的軍隊,是可以跟俄羅斯大軍較量的嗎?怪不得英國一位國際問題專家說,薩卡什維利這麼做,“將失去很多西方朋友的支持”。而西方,包括美國,對於這件事情的反應也僅限於呼籲雙方克制、立即停火,而不可能給予格魯吉亞多少實質性的支援。
俄羅斯這次倒是取得了一個後發制人的主動。在格魯吉亞發動軍事進攻并造成南奧塞梯人員和財產的嚴重損失後,俄羅斯就師出有名了。俄羅斯是1992年格魯吉亞與南奧塞梯停火協議的當事方之一,并負有在衝突地區執行維和任務的使命。
另一方面,由於南奧塞梯絕大多數居民擁有俄羅斯國籍,派兵保護自己的公民,也是俄政府必須履行的職責。因此,8月8日以後俄當局所采取的行動是完全站得住腳的。而順便給處處與自己過不去的薩卡什維利政權一些教訓,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據來自第比利斯的最新消息,格魯吉亞軍隊已經從南奧塞梯幾乎所有地區撤出。至此,這次持續了數天的大規模武裝衝突估計很快就會結束了。雖然評估此次事件的後果也許還為時過早,但一般認為,衝突以後,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現狀將進一步固定下來。正如俄羅斯普京總理所說,是格魯吉亞當局對本國的領土完整給予了致命的打擊。
很難想像,在發生了這一切以後,南奧塞梯還會願意成為格魯吉亞國家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應當為此承擔責任的薩卡什維利等將面臨怎樣的命運,也是世人所關注的一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