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老女排姑娘今何在?多半選擇出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20 17:48:19  


  球場上是英雄,生活中只是普通人,這是作為運動員必須面對的現實。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這句原本起自男排入圍世界杯決賽的口號,因為女排的驚人戰績而傳播更廣、更鼓舞人心,成為上世紀80年代的最強音。 

  20多年後,這些昔日讓舉國若狂的女英雄們,有的久居國外,有的成了商場精英,有的供職政府部門,也有的只是平凡的妻子和母親。 

拼搏精神不是生來就有 

  “1981年春天,女排在湖南郴州訓練,我為了寫《中國姑娘》,專門和她們一起住了半個月。”作家魯光說。 

  今天的女排總教練陳忠和,那時是男陪練。我眼看著他站在高凳上,居高臨下使勁往女隊員身上扣球。“姑娘們都是閉著眼睛接球,球打在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叫喊聲、球落地的咚咚聲,聽得魯光膽戰心驚。 

  為何如此嚴酷地訓練?隊長曹慧英告訴魯光,她們和蘇聯隊比賽的時候,隔網看到,人家的腿比她們的腰都粗。“她們的大力扣殺威力太大了,我們不這麼練,怎麼對付她們啊。” 

  當年女排的技術顧問李安格如今已經80多歲了,他曾經提出了“快速反擊”理論,發明了“單腳背飛”和快抹技術。在女排的成功之路上,他是個幕後英雄。 

  當時,國家隊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訓練原則——“三從一大”,就是“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進行大運動量訓練”,這是60年代中,日本隊教練“魔鬼”大鬆博文被請來對當時的女排隊員進行“極限”訓練時采用的方法。 

  “女排組隊是1976年,袁偉民是教練,他是一個膽子很大的人,也是一個嚴厲得很有技巧的人。”李安格說。 

  1980年前後,女排姑娘們被拉到美國訓練。運動員們沒出過國,也沒坐過飛機。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很多隊員都不太適應,一路上疲憊不堪。飛機終於落地,大家被拉到賓館,累得只想睡覺,結果電話鈴響了:立刻集合,開始訓練。 

  見到隊員們,袁偉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坐飛機難受吧,誰吐了?12個隊員都舉了手。袁偉民又問,誰吐得最厲害?上海姑娘周曉蘭騰地第一個把手舉起來,她想怎麼也能休息半天。結果袁偉民笑呵呵地對她說:你今天加練40分鐘。從那之後,隊員們再也不敢喊苦喊累了。 

  “女排五連冠的總結是我寫的,我覺得中國女排最大的經驗有兩個,一是拼搏精神,二是敢於創新。”李安格說,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體育已經不是簡單的競技比賽,它代表了中國人的精神面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