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1日電/人民日報報道,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一組數據耐人尋味:7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3%,漲幅自5月以來連續3個月回落﹔與此同時,7月的PPI(工業品出廠價格)卻同比上漲10.0%,漲幅持續擴大,達12年來新高。這“一升一降”表明,控制物價的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已經取得成效,但未來物價仍存在上行壓力,抑制通貨膨脹依然不能放鬆。
穩定物價初見成效
在北京市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新發地,7月底大白菜的成交價格為每公斤0.64元,這個價格不僅比前一周的0.92元下跌了三成,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所回落。據了解,新發地市場的大部分蔬菜近期價格都出現了下跌。
事實上,不僅僅是蔬菜價格,整個食品價格在近期保持相對穩定,成為CPI漲幅回落的重要因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食品價格的漲幅為14.4%,而在CPI漲幅最高的今年2月,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則高達23.3%。
人們記憶猶新,從去年5月開始,以豬肉價格暴漲為起點,CPI漲幅在其後一年內持續攀升並維持高位運行。這輪物價上升從一開始就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特點,農副產品漲價推動食品價格漲幅明顯,成為物價上漲的主導因素。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CPI上漲的8個百分點中,食品價格就拉動6.8個百分點。另外,近年來,全球性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國際糧食、能源等價格大幅上漲,一定程度上也給我國帶來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壓力。
物價穩定關系宏觀經濟健康運行,牽動百姓切身利益。去年末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為此,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豬、油料、奶業、禽類生產的政策,加強市場監管,並通過財政補貼妥善安排低收入群體生活。
目前CPI漲幅的回落,與這些舉措的實施密不可分。在世界糧食價格暴漲的情況下,我國夏糧生產連續5年豐收,為穩定物價打下堅實基礎﹔隨著各項扶持生豬養殖措施的落實,生豬存欄數和出欄數都出現了恢復性增長,豬肉價格漲幅也出現了逐月的回落態勢。
專家認為,隨著農副產品價格的走穩,食品因素對物價上漲的拉動效應將減弱。去年下半年CPI基數較高,也有助於今年下半年CPI的企穩回落。另外,國際原油、有色金屬、農產品等大宗商品的價格近期均出現快速回落,使得通脹的外部壓力有所減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