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3日電/奧運會究竟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奧運會不單單是一個體育盛會,而應成為中華民族騰飛的一個新起點。人民日報評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創造了連續30年經濟快速增長的奇跡,今後如何確保可持續增長,這是擺在大家面前特別是中國企業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應當研究如何像日本韓國那樣緊緊抓住奧運機遇,有效增強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將奧運帶來的有利影響最大化。
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時代,品牌等於一個國家的名片,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既展現硬實力,又體現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擴大品牌影響力,從當前的情況看,有兩大支撑點:一是技術上實行自主創新,二是以技術創新為基礎,借助奧運契機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技術上的自主創新,是提升產品性能、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美譽度的根本途徑。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認識一度出現偏差,認為自主創新成本高、來得慢、費時費力,可以用市場換技術。但實踐證明,這種看似快速簡便的路徑實際上走不通。有些配套技術可以引進,但關鍵技術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否則在技術上必然陷入落後和受制於人的境地。
在技術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借助奧運契機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機遇。奧運會之所以能够成為一個戰略契機,在於奧運會是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宗教的運動員、官員、觀衆、游客的一次全面匯聚,其規模之盛大、儀式之隆重、氣氛之活躍、意義之深遠,是其他任何世界性活動都無法比擬的。正因如此,奧運會受到國際輿論和各國媒體的關注程度,也達到了世界之最,當得起“全球焦點、舉世矚目”這八個字。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們的組織工作十分圓滿,比賽運轉十分順利,相關服務十分周到,文化交流十分活躍,中國選手的優異表現、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比賽環境、場館、設施的優良品質,都給各國來賓和觀衆留下深刻印象。這是我們經過不懈努力獲得的成果,也是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可以借助的利好因素。中國文化的擴散、中國元素的強化、中國印象的加深,正是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大好時機。我們欣喜地看到,華為、海爾、聯想、愛國者等中國知名品牌,正在借奧運東風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
奧運是一個機遇,但這個機遇稍縱即逝。北京奧運結束後,到明年1月1日所有的北京奧運合作夥伴和中國品牌,將無權再使用奧運商標。因此,中國企業要有一種緊迫感、一種使命感,加緊自主創新,加快走向世界,努力在全世界樹立起中國制造和中國產品的高品質形象。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體育之外也留下一串中國特色的“特大號腳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