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長三角大橋效應 加速區域發展一體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26 10:38:46  


  中評社香港8月26日電/經過兩年建設,投資10億元、長12.6公里的洋口港跨海陸島通道黃海大橋日前正式竣工。這標誌著江蘇如東洋口港的基礎設施框架已全面完成。大打“橋牌”,如今成了長三角地區的重頭戲。

  東洋口港的開發建設,填補了上海以北直至連雲港1000多公里海岸線沒有大型港口的空白,而且和上海港、寧波港可以實現合理分工、錯位發展,形成長三角地區以臨港工業為主體的經濟板塊進一步整合。

  江蘇是長三角地區建設過江快速通道的代表,從上世紀末開始,根據未來過江交通需求,江蘇省在高速公路網總體佈局的基礎上,規劃了11個過江通道。 

  自從蘇通大橋2003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後,大橋效應就逐步體現。2002年,南通市生產總值增幅在江蘇省13個市中位列倒數第二,但從2005年起,躍居全省前列,2007年全市GDP突破2000億元,增幅位居江蘇第一。

  浙江許多隔海相望的城市都盼望著跨海大橋把自己帶出地圖的角落。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它北起浙江省海鹽縣,南止於寧波慈溪市。

  浙江寧波市交通局副局長張延表示,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開通,將極大地降低寧波與上海間的道路運輸成本,在未來20年裏,可節省燃油500萬噸,累計每年降低的運輸成本等社會效益,折算人民幣可達22.19億元。

  隨著大橋的建成通車,寧波慈溪徹底改變了長三角地區“交通末端”的宿命,以汽車零部件、模具機械、電子信息和智能家電為主要投資領域的一批項目相繼落戶。過去的“旮旯地”,如今成了經濟發展的“橋頭堡”。

  長三角“橋牌”不僅打出了交通一體化的局面,助推了區域一體化進程,更是長三角工業化階段性特徵的一個縮影。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振指出,交通條件的改善,有利於長三角產業結構的調整。比如,對運輸成本比較敏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會進行產業轉移,加速向上海周邊聚集,這樣就會形成比較合理的區域產業佈局。

  長三角“橋牌”打出了“港橋海聯動”的大好形勢。2007年,長三角區域港口貨物吞吐量已達18.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4223萬標箱,提前3年達到了2004年國家批准的《長三角地區港口建設規劃》預計的吞吐量能力。

  長三角“橋牌”也打出了長三角“3小時都市圈”,並逐步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世界級特大型國際都市圈。隨著大橋的開工建設,大橋兩岸農民開辦的“農家樂”也是一派紅紅火火。

  緊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的慈溪市崇壽鎮是一個只有2.5萬人的小鎮,但鎮上星羅棋佈著上百家以經營海鮮為特色的農家樂餐館。大橋給這裡原來貧困的海邊人帶來了致富的機遇,讓當地經濟翻了身。原本只有3000多萬元財政收入的崇壽鎮,2007年財政收入超過了1億元。

  “走大橋,遊寧波”如今已成為蘇州市民出遊的熱點。寧波市旅遊局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報名參加寧波大橋之旅的長三角遊客,超過了30萬人次。在江蘇昆山周莊,記者碰到了來自浙江寧波的郎寧,他告訴記者,他以前就很想去周莊,現在交通發達了,自己開車走杭州灣跨海大橋很快就到了。

  2008年3月底,上海私家車數量接近63萬輛,而在2003年,滬寧杭三地的私家車只有35.8萬輛。隨著汽車進入家庭和大橋的無縫啣接,自駕車旅遊在長三角地區將有長足的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