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ke Meyer(右)自1997年起就住在北京。(CNN圖) |
|
北京胡同裡的四合院多已無法維修:Meyer房子的一隅。(CNN圖) |
中評社香港8月27日電(記者 蘇楠編譯報道)隨著奧運閉幕,美國有線新聞近日發表特稿提出疑問:老北京在後續的城市發展中能得到多大程度的保留?文章摘譯如下:
如同在羅馬和雅典,古代建築在北京現代社會的高速公路和汽車面前,光禿禿地佇立著,在北京的建國門,像城門一樣的古觀象台──建於公元1442年明朝期間──巧妙地躲開高架道,矗立在二環路上一個地鐵站旁。
老北京在後奧運的城市發展中能得到多大程度的保留?
瀶危的老建築包括北京人長久以來居住的胡同和四合院。因東半壁街胡同拆除而搬離的張巍,8年前開設了網站oldbeijing.org來統計胡同數目的下跌。據資料顯示,與60年前的3,000條相比,現在北京只剩下500條胡同。“此數字並不包括那些損毀了一半的胡同。”他說。
新華社報道說,僅去年,已有約520,000人遷往中國首都。“人口驟升帶來的影響是矮房和胡同面臨拆卸,改為容納多層的樓房。”張巍說,“發展的歷史就是拆遷的歷史,近年,當發展趨於急速,我們看到胡同的消失也正在加快。”
“快到了,” 居住在大柵欄已3年的Mike Meyer說,“我的房東告訴我,我的租約將於9月到期,或許我們需要逐個月去算。”
北京市建設委員會的公告在鄰近社區隨處可見,上面列明了可能進行拆除的地址。而那些將毀於推土機之下的建築,其外牆上會給塗上白色的“拆”字。“從來沒有人見過那個字給塗上,”剛出版新書《老北京的最後日子》描述其鄰里生活的Meyer說,“一旦那個字出現,你便是無可挽救的人。”
鄰里生活的破壞,促使了梁思聰在2002至2005年間,走訪北京以至南京、平遙及廈門等中國城市拍攝其面貌。這位駐紐約的藝術家於1994年首次踏足中國,2001年重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