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奧巴馬的“左”和麥凱恩的“右”已然涇渭分明,選民不必因兩個候選人立場模糊不清而不知選誰才是好。但這只能解決選民一個小小的煩惱,因為,選民除了要在黑人和白人之間作出抉擇,更要在小巿場大政府及小政府大巿場這兩個對立理念間,選出未來4 年帶領他們走出窮山惡水的領袖。
社評表示,今年美國大選是人們關心的,這不僅是兩種意識型態比併,更是內政和外交同時成為選舉議題的一年。美國總統選舉議題,1976 年以來都以內政為主,其中又以振興經濟為重中之重;今年候選人的經濟政綱受到高度重視的原因,是美國次按風暴纏擾不去,經濟長疲不振,歐日經濟受到拖累,短期內復蘇無望,美國選民希望新總統能帶他們絕處逢生,走出低谷。
外交經驗一新丁一過時
除了內患,還有外憂,俄羅斯出兵格魯吉亞南奧塞梯之後,美俄間的“和緩”關係蒙上陰霾;正當美國與波蘭簽署設立實是針對俄羅斯的導彈防禦系統協議,俄羅斯8 月28 日突然試射彈道導彈,強悍不屈躍然而出。
俄羅斯擺出強硬立場,未來4 年的美國總統,極可能面對美俄關係惡化後的世界新秩序重組。眾所周知,蘇聯東歐集團上世紀90 年代初崩解後,當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殊曾提出世界新秩序之說,世界從此由美蘇二極變成以美國為首的一極多元。這段日子轉瞬已過,俄羅斯沉寂多年後再度顯示一身大國肌肉,美國卻因經濟不景拖慢國家步伐氣喘如牛。
平情而論,外交是奧巴馬死穴,所以他要找來熟悉國際關係的拜登當副手,麥凱恩算是曾經參加越戰,但這一丁點經歷肯定無助清晰明瞭並解決美俄相爭的最新形勢。美國選民除了期待新總統搞好經濟,如何應付俄羅斯強勢挑戰,更是一個合格總統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
社評指出,內政事務上,奧巴馬和麥凱恩的理念南轅北轍;外交關係上,一個是從未涉足外事的新丁,一個是不合時宜的舊世代。今年的美國總統選舉是自從1980 年列根對卡特以來最壁壘分明的一次,美國1 億多選民手中的一票說不上是神聖,但足以改變國家面貌,內政的美國與外交的美國將往何處去,11 月4 日即可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