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軍研發秘密武器 反制大陸軍用衛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06 12:00:33  


大陸東方紅3號衛星工作示意圖。
台灣福衛三號偵察衛星。(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9月6日電/中國“鑫諾2A”民用通訊衛星,曾於2002年6月23日至30日,連續遭到境外“法輪功”分子幹擾,致使電視轉播信號多次中斷。後經權威部門偵測,發現幹擾源位於台北地區。有分析認為,台軍方及情報部門可能在此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青年參考》報道,鑫諾衛星事件,表明通過技術手段破壞衛星通訊具有可行性。在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中,大陸的通訊衛星將扮演何種角色?台軍擁有怎樣的“反制手段”?今年7月出版的台灣《全球防衛雜志》以《台海太空電子戰》為題,對此進行了評述。 

  大陸衛星水平先進 

  衛星通訊不受地理和氣象條件限制,具有通訊距離遠、信息流量大、可靠性好和品質高等優點。中國大陸因幅員遼闊,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就開始進行相關研究。2000年1月25日,國產首枚專用軍事通訊衛星“烽火1號”(FH-1),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此衛星屬試驗性質,使用壽命、傳輸能力等關鍵指標較國外產品有一定差距。 

  基於“烽火1號”的種種不足,中國大陸的下一代軍用通訊衛星將以最新研發的“東方紅四號”平台為基礎。文章稱,該衛星本體重約5噸,抗幹擾能力、數據加密傳輸功能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由於其具備不依賴地面站支持而直接將信息傳輸至作戰部隊的能力,第二代“烽火”衛星有望成為解放軍自動化戰場管理系統的核心。 

  此外,大陸對通訊衛星的地面配套設備也給予很大重視,“動中通”移動衛星通訊系統就是一例。它不僅能將前綫情況快速回傳至指揮中心,也可在行軍過程使用從而提高生存能力。在今年5月的四川地震中,救災部隊就裝備了搭載該系統的越野車輛,可隨時向後方提供災區的即時影像。 

  台秘研“反制武器” 

  文章指出,大陸在台海地區構建的衛星通訊網,堪稱未來局部戰爭的“戰力倍增器”。與此相應,台灣方面近年來也加緊探索幹擾衛星通訊的“反制手段”,希望抵消解放軍在這一領域的優勢。2007年9月台“國防部”公布的《五年兵力整建計劃》中,就曾提及將籌建“先導型太空衛星偵搜與通訊幹擾系統”,以建立電子戰和主被動幹擾能力。 

  幹擾衛星通訊的原理同一般電子幹擾類似,主要是通過強烈的雜訊讓對方的衛星接收機無法正確解調數據,造成通訊中斷。具體來講,幹擾衛星通訊路徑又可分為上鏈(Up Link)幹擾和下鏈(Down Link)幹擾。前者主要針對衛星本體,後者則針對地面指揮中心等配套設施。在本文開篇所提及的鑫諾衛星事件中,不法分子使用的就是上鏈幹擾方式。 

  盡管負責衛星幹擾技術研發的台灣“中科院”對該項目秘而不宣,但根據常識判斷,這種幹擾系統應有功率不同的多種型號,以便飛機、船艦乃至特種部隊使用。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利用電磁波功率和距離平方成反比的性質,台軍還可能采取以無人機攜帶設備進入大陸縱深,實施所謂“前置式”幹擾,以極小代價即可取得明顯效果。 

  技術難與大陸匹敵 

  與中國大陸相比,台灣的軍事衛星通訊能力不可同日而語。目前,台灣只擁有一枚具備自主控制權的“中新一號”(ST-1)衛星,可以為旅級以上部隊、“參謀次長室”、“電訊發展室”等部門提供有限的服務。 

  “中新一號”屬民用衛星,抗幹擾能力差是其致命缺陷。文章透露,早在該星發射前,大陸方面就搶先在其軌道附近部署一枚“東方紅”衛星,可通過信號覆蓋方式,隨時切斷台軍的衛星通訊。2000年4月25日和2007年3月9日,“中新一號”兩度因外部原因陷入短時間失去聯系和操控不靈的險境,進一步凸顯了台軍衛星通訊體系的脆弱性。 

  有鑒於此,台灣當局已在2004年啓動的“第二期太空計劃”中,斥資120億元新台幣(約合30億人民幣),致力於開發“中新一號”的升級替代品。不過由於預算未獲通過,眼下仍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文章強調,為增強戰時存活能力,新型衛星必須采用“星載處理”技術。所謂“星載處理”,就是直接在衛星上進行信號解調,經重新編碼後再傳送給用戶;這樣不僅可以濾除對方的幹擾,也有利於降低功率損耗。 

  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海峽兩岸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有所降低。盡管如此,台灣在衛星幹擾技術和新一代通訊衛星的研發上并未放鬆。據稱,旨在建構台軍聯合作戰指揮系統的“博勝專案”中就包含有衛星通訊系統的專項,再度彰顯台軍對太空電子戰的重視程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