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
一部黃埔軍校史,即是堅持還是背離孫中山倡導的黃埔精神的歷史。在它所培養的為中華民族獨立而浴血奮鬥、為中華民族團結統一而奔走呼號的眾多黃埔生中,產生了一批令人景仰的女軍官。
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同年加入中共。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被派赴東北。1935年春任珠河縣鐵道北區區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同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負傷被俘,在獄中堅貞不屈,1936年8月28日英勇就義。
武漢分校成立時,中國派出許多同志到軍校工作,如惲代英任政治教官,他還分管女生隊的工作,施存統任政治部主任,葉鏞、陸更夫在政治部擔任重要職務。政治教官高語罕、譚平山、沈雁冰、李達、李漢俊、許德王行等,也多係共產黨員,中下級軍事和政治幹部大半是共產黨員,如徐向前任政治大隊第一隊隊長,彭漪蘭、鐘復光任女生隊指導員,陳毅“表面上當文書,實際上是共產黨委書記”。李鳴珂任黨的聯絡員,等等。
這些黨員大都能夠以身作則。當時蔣介石只是挂名校長,校長一職實由鄧演達代理,而“日常工作由惲代英同志實際主持。”這樣一來,黨的方針政策在分校能充分實現,體現了黨對分校的直接領導,特別是在校級領導人中,從而提高了學員的政治素質,使其忠於革命。
1926年2月,有183名女生正式入學,加上南湖學兵團30名女生被併入黃埔軍校女生隊,女生隊從而擴大為213人。 黃埔軍校女生隊中有的是在校大學生,相當一部分是中學生。有的已當了母親,有的還纏過足。從出身、年齡、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來看,大都參差不齊。其中蕭楚女、惲代英在重慶、瀘州時的學生接受革命影響較早,有一定的理論水準;有的在抵制仇貨等愛國運動中,作出過很大貢獻,但是其他一些人,基本上是“愛國有心,知識不足。”無論怎樣,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敢於衝破封建藩籬,投身到轟轟烈烈的革命洪流中去。
1927年2月12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舉行開學典禮。200多名女生,同男生一樣,著深灰色軍裝,緊束著腰帶,帶著軍帽,打著綁腿,並肩站立。
由於新生入校後首先需受3個月的入伍教育,被編為一個大隊的女生,與新招收的政治科兩個大隊統屬第六期入伍生總隊。女生隊下分3個中隊,9個區隊,每個區隊3個班。在黃埔本校的第1、2、3、4期學生內,是不設指導員的。武漢分校一成立,首先在女生隊設置了指導員。女生隊長是鄭奠邦,區隊長是楊伯珩、張麟書、彭漪蘭、鐘復光、唐維淑。
做和男學員一樣多的工作,接受軍校一切嚴格的訓練
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設在武昌兩湖書院,女生隊設在這個大書院東首一個院落的兩層樓裏。樓上是宿舍,樓下是飯堂。軍校紀律非常嚴格,生活節奏非常緊張。早上軍號一響,馬上起床、穿衣、梳洗,將被子疊得方方正正像個豆腐塊,擺在木板床正中央。10分鐘一切要收拾完畢,然後進行操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