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繳稅半年之後,我們就開始向你公司返回一定的稅收,不過返點數的多少取決於你交了多少稅,這個我們這裡有個對照表。”劉亮對記者解釋了他們的優惠措施。
令人稱奇的是,一位浙江駐滬招商代表為了吸引投資,表示:“我們可以建議企業將總部注册放在上海,通過一些方式走賬,這樣可以減少一些稅收。”
針對記者問及這樣地方稅收可能會很少的疑問,這位浙江駐滬招商代表如是對記者表示,“少收總比沒有好,再說經濟總量上去啦。”
為了更形象地說明這樣做的好處,這位招商代表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我們為了承接上海產業轉移,蹲了很多天,最後邀請人家去,人家說其它地方稅收優惠給得更多,比如企業所得稅,我們一咬牙,也答應了。為什麼呢?這樣能形成帶動效應啊,多來幾個企業,我們稅收總量也就上去了,盡管給單個企業稅收優惠多。”
其它費用的變相減收或者免收也相當可觀,進而加劇了這種惡性競爭。“很多我們自己市裡面的費用,比如供水增容費收費標准減收50%。”
而通過不合規範的操作程序來招商也成為地方競爭制勝的一條路徑,“比如有些地方招拍掛是事後補辦,較為形式,而有些地方就執行得比較嚴格,那就不是相對統一的土地政策了。”上述無錫官員如是說。
惡性循環
在招商重壓下,劉亮現在每天要寫招商日記,月底交給單位看,“哪有那麼多東西可以寫,所以有時候就談招商感想,我經常在日記裡說這樣招商大家都吃虧,何苦呢。”
他建議:“其實,如果我們這邊的幾個開發區應該可以坐在一起,討論下,防止這麼惡性競爭,或許對大家都好,現在產業轉移這麼多,不怕沒飯吃。”
劉亮的期望顯然在以前是一個空談,地方政府在GDP政績驅動下,顯然更多的是將自己任期內的招商成績作為招商的出發點。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土地價格越低,稅收優惠越多。” 石憶邵對記者如是說。
對此,政協上海市經濟委員會任浩也表示認同,“這種惡性招商有時候甚至將污染企業都引進過來,後果就比較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