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3航天員回憶太空之旅 楊利偉:遺憾時間太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25 13:57:30  


 
  記者:我們從電視畫面中看到,你們好像都是躺在座椅上的。 

  楊利偉:那是因為躺在座椅上、幫著束縛帶,便於在測控區內向地面報告。實際上,我們在大多數時間里都是“漂”著的。飛船一旦飛出測控區,我就做各種失重實驗。把飛行手册、筆和電池板拋在空中,手輕輕一推,它們就會漂動旋轉,非常有趣。我還解開束縛帶讓自己漂在空中,一會兒倒立,一會兒旋轉,盡可能做各
種動作,體會身體的感受。 

  費俊龍:測控區外,我跟海勝還常常聊天。聊地面訓練的事,交流釣魚經驗。 

  記者:多人飛行中,航天員之間的配合是不是特別重要? 

  費俊龍:是的。有人說,我和海勝彼此默契得像左手和右手。不管是訓練還是生活中,我們盡力熟悉對方的一切習慣,除了對自己的操作了如指掌,還反複進行換位練習。我們甚至發動妻子在一起交流,共同研究我倆加強協同配合的方法。 

  聶海勝:其實,無論是神五還是神六,都是我們14名航天員集體在飛。我和費俊龍飛行的過程中,其他航天員都在為我們提供技術和心理支持。利偉執行完神舟五號任務後,又和我們站在了同一起跑綫上,但他毫無保留地把太空飛行經驗傳授給大家。 

  記者:你們的飛行經驗,就是工程改進的第一手依據。 

  楊利偉: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這樣的。神五飛行中,火箭拋掉逃逸塔後,箭體與空氣摩擦加上發動機頻率與箭體產生的共振,形成了比較強烈的振動。這之前,這個振動頻率被認為是對飛行沒有影響的。但在將近10秒鐘的時間里,我五臟六腑都感覺很不舒服。後來,發射神六的火箭采用新的計算方法,大大減小了振動。 

  聶海勝:我們乘坐的火箭、飛船都非常舒適,幾乎感覺不到振動。我們進入太空後,身體突然失重、造成方向錯覺,也是根據利偉事先的提醒,才得以在最短時間內調整過來。 

  費俊龍:神六飛行後,我和戰友們討論最多的是怎樣控制移動。地面和天上控制身體的力度感覺完全不一樣,這也是今後上天的航天員需要注意的問題。 

  “我們隨時准備執行任務” 

  記者: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對航天員的要求與前兩次有什麼不一樣? 

  楊利偉:神七是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開篇之作,主要任務是出艙。神五、神六是工程初期的突破階段,航天員被動大於主動。從神七開始,航天員主動大於被動,需要進行的操作更多,自主性更強。我們在神六訓練中就提出了“航天操作零失誤”的目標,這次進一步要求“航天員能够不依靠外界支持主動完成任務”。比方說,飛船是在不斷運動的,出艙後一旦出現操作上的延遲,飛船可能超出測控區,無法得到地面支持,所以航天員只能獨立完成任務。 

  針對出艙,我們增加了艙外航天服的操作、低壓艙訓練和水槽模擬失重訓練等。訓練強度比以前大,這也是跟實際任務需求相適應的——神七飛行中,航天員出艙前光是進行准備工作就要花上十幾個小時,一個螺絲都要擰20多分鐘。 

  記者:航天員的心理素質是否要求也更高了? 

  楊利偉:沒錯。我認為,在自動化程度高的情況下,制約任務成敗的因素更多的是心理、而不是操作上的。比如,假如飛船的自動控制失效、需要航天員手動操作,有的航天員也許三五分鐘就可以駕駛飛船“找到”地球,有的人則會越跑越遠。這幾年我與國外航天員交流時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當你把艙門打開後是什麼感覺?他們都說,出艙和在艙里完全不一樣,出艙那一刻對心理的衝擊還是相當大的。 

  記者:對於這次任務,航天員乘組成員之間的心理相容性重要嗎? 

  楊利偉:中國航天員已經在一起生活、訓練了整整10年,我們之間已經不存在相容性的問題了。幾乎所有人都合作執行過訓練任務,我跟其他13個人都配過對。沒有上過天的航天員除了沒有真正去冒險外,其它的素質都是一樣的。可以說,我們14個人中的任何一個都具備完成任務的能力,但我們的任務密度不大,每次只能選拔更優秀和更適合的人去執行任務。 

  記者:你們願意再次上天執行神七任務嗎? 

  楊利偉:具備執行任務的能力,是一個職業航天員的基本要求。我隨時准備執行任務。 

  聶海勝:我們跟很多體育健兒一樣,只要身體還允許,只要祖國人民還需要,就還會繼續上陣。 

  記者:執行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後,你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楊利偉:從神六任務開始,我在作為航天員參加訓練的同時,作為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承擔了選拔和訓練的管理工作。角色的轉換,第一年不太適應,因為管理者與航天員對訓練和程序的認識,角度完全不同。新崗位上需要學習大量的信息,這種學習比航天員學習更複雜、更辛苦。我這幾年都是白天參加訓練,晚上熬夜看資料學習,責任更大,壓力更大了。 

  同時,在成為公衆人物後,我們的社會活動也比較多。我對學生的活動很支持,我認為,通過我們喚起更多青少年的興趣、讓更多人支持航天事業,可能比飛行本身更重要。 

  費俊龍: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航天人的光榮。上次我去比利時訪問,一個老華僑告訴我,他在那里生活了35年,每逢節日,從沒有人主動邀請他參加聚會。但神五、神六飛行成功後,他的比利時朋友們紛紛邀請他共同慶祝節日。雖然只是小小的聚會,老人卻感到,中國人在外國人心中真的站起來了。他的話讓我深思。我為偉大的祖國而驕傲!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神七即將升空 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