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農村被打造成劣品傾銷天堂已成事實,如今要“撥亂反正”確是需要好些時間。 |
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記者 霍文蕙分析報道)自三鹿“毒奶粉”事件揭發以來,迄今已有超過五萬名嬰兒受到影響,受害者當中以農村中低層農民家庭最多。由於缺乏通訊設備,有些農民甚至在事件揭發後仍不知情,繼續讓孩子食用問題奶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三鹿”事件只為冰山一角,內地農村早已成為企業劣質產品的傾銷地。
內地農村消費者法律意識相對淡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即使出了問題,也很少想到透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消費投訴管道也並不暢順。此外,農村法制意識比較淡薄,農民消費普遍也沒有索要發票的習慣,往往發生了事也沒有足夠的證據依法索賠。加上農村位處偏僻,就更容易成為執法部門的“死角”,使魚目混珠之事得以瞞天過海。
農村人口眾多,是一個龐大的商品市場,但經濟差收入少,其消費力也就相對較低。故此,企業以次等貨品在農村銷售,只要價錢相宜,仍然會受到農民喜愛。三鹿毒奶粉事件爆發後,大陸網民在東方網質疑說,受污染的毒奶粉都是最便宜的價值十八元人民幣一袋的嬰兒奶粉,顯然就是三鹿集團為佔領農村奶粉市場這塊肥肉市場,採取低價傾銷戰略而“加工”所引致。但事實上,在農村充斥的劣質貨品又豈止三鹿一家?
近年來,許多地方的農村市場都成為了劣質商品的傾銷地。原因是不法企業、商家為了謀取暴利,無視國家法規,不顧人民健康,故意以低價傾銷劣質貨品,從而獲取非法收入。而欠佳的經濟條件,也讓部份農民即使明知道劣質產品會對健康與生命造成威脅,也仍然繼續選擇。
這次三鹿事件所反映的不僅僅是食品安全問題,更是存在已久的農村問題。首先,管理不力是讓劣質產品氾濫的其中一個主因。要是相關部門能經常深入檢查產品安全,對劣質產品及時依法處理,問題便可以避免發生。無疑,在食品衛生管理上城市市場會較農村市場相對重視,許多不法商人也都是因為城市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才會將銷售的目標轉移到農村,把在城市不容易賣出去的劣質食品拿到農村市場去銷售。
其次,是經濟問題。事實上,並非每個農民都會給“假貨”蒙騙,他們只是“以假當真”。當“假貨”的價格是“真貨”的一半時,他們也只好向現實低頭。近年來,已不斷傳出農村售賣劣質產品的消息,令不少有經濟能力的農民都選擇“入城”購貨,剩下的,就是那班沒能力的“未來受害者”。第三,是教育問題。農村教育水準低,使他們不懂分辨真偽,到出了事以後又不懂怎樣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因此,提高農村教育質素,教導農民認識個人權益是當前所需。
自“三鹿”事件發生後,國務院已於(13日)啟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級回應機制,為保護嬰幼兒的生命與健康,相關部門合力出擊,紛紛行動,切實履行自己的責任。農業部亦於22日表示,會將全國奶站納入監管,達到100%覆蓋,做到村、鄉不漏、不留死角、不存盲區。但除此以外,政府也實在需要將範圍大大擴展至其他產品上,對農村產品安全進行檢查。對於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商家依法嚴懲。更要全面檢討農村問題,盡力改善農村經濟水平和生活條件,不然,農村仍然會成為無良企業的目標。
內地農村被打造成劣品傾銷天堂已成事實,如今要“撥亂反正”確是需要好些時間。事件發生以來,我們也看到中央努力補救的決心。但要避免利民之策最終成為禍民之策,中央政府更需要大力加強對地方政府的監察,確保他們嚴格落實施行國家所公佈的政策。不然,今天管了,明天必定又會再有“三鹿”之事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