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馬政府只組建了半壁江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6 09:26:23  


  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執政滿月後,“內閣改組”的呼聲就像符咒般緊貼在馬政府的門楣,撕之不去;林芳郁下台後,此一壓力也越來越強。事實上,“內閣改組”並非一個完全準確的命題,對馬英九而言,要如何儘速完成“馬政府”的有效組建,恐怕是更重要的事。

  社論說,馬英九執政四個多月,說“馬政府”還沒組建完成,聽來或許有些荒唐;但看看眼前的景象,事實確乎如此。馬英九就任後,除了全力布建“內閣”人事,對於“府院黨”的溝通、不同部門間的協調、中央與地方的分工合作,似乎都還未能有效著力。也因此,整個政府行政步調零亂不一,左支右絀,一有狀況,全部壓力均反射到馬英九和“劉內閣”身上,弄得“中央”人仰馬翻。

  原因之一,也許是馬英九誤估了領導一個“國家”的艱鉅和複雜,而輕忽了政府人事與氣象的更新;原因之二,也許是他為了避免重蹈扁政府的“鬥爭”路線,卻自困於個人的道德格局,從而拘限了政府整體的開闊思維與積極步幅。

  舉例而言,新政府上台不久,連續發生駐日單位對日交涉不力導致漁民在釣魚台受辱的事件,以及瑞士來函通報扁家洗錢函件遭駐瑞士代表延擱近月;這些,都顯示了馬政府輕忽駐外人員忠誠的鄉愿作風,結果導致新政府形象受創。包括最近“中央廣播電台”的播送風格問題,央廣是政府的宣傳機器,而非尋常媒體,卻放任綠營獨派人士把持節目。試問:任由政府電台播送與政策相違的宣傳,像是英明政府的作為嗎?

  社論說,這並不是說馬英九必須對前朝官員作個總清理,而是說,為了政府的執政效能,馬英九必須整頓其執政陣容,尤其不能容許有人在政府裡扯政府的後腿。也唯有如此,才能權責分明,不需要一再拿“前政府留下的爛攤”為藉口卸責。七百多萬選民投了馬英九一票,目的是希望他能好好領導,而馬英九卻受制個人道德情操而綁手綁腳,人民能不失望嗎?當民眾看到今政府官員仍在向弊案纏身的陳水扁通風報信,大家會不憤怒嗎?

  看“中央政府”表現,除了“劉內閣”施政無法讓民眾滿意,各部門間的溝通也至今無法建立有效的機制。以近日爭議的“主權基金”為例,從“副總統”、“副閣揆”、“經建會副主委”、乃至“央行”總裁,一天之中五易其詞,各吹各的號。政府中連幾個財經首腦都難有共識,如何說服人民相信其政策?若“中央”官員都不懂協調,成立再多專案小組又有何用?尤需提醒的是,國民黨中央及“立院”黨團原該在側翼協助攻防,但目前不僅未發揮輔佐功能,反而不時從旁掣肘。馬英九若不能有效收服這支大軍,他的政府談“完全執政”,恐怕是癡人說夢。

  社論表示,進一步看,“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也是馬政府脆弱的一環,從治水問題即可見一斑。試想,一個颱風來襲,“府院”巨頭全齊集災區視察,有什麼必要?哪裡堤防破損,哪些溝圳需要疏濬,哪個危橋該封,什麼低窪地或土石脆弱地帶應嚴防災害,地方最為清楚,也是地方政府的責任。馬政府若不能建立層層負責的機制,如何針對疑難雜症下藥?且當問題一來,人們將所有責任往“中央”一指,就算執政黨願意概括承受,一個“受氣包”政府又如何治好“國家”?

  自李登輝凍省後,再經陳水扁八年的大權一攬及藍綠對峙,“中央”和地方關係已是一片殘垣斷壁。馬英九必須明白,若不能重新建立對地方的有效領導和監督,他所剩的人氣遲早會被大小事件消耗殆盡。從毒奶事件的“一個‘國家’、多樣標準”,還看不出台灣的庸人自擾確事出有因嗎?

  社論說,被形容為“腦結石”的政府,馬英九其實不必怨嘆輿論無情,而該放寬心胸,檢討自己忙碌終日卻一無所成究竟原因何在。簡單地說,問題不只出在“內閣”,問題在整個馬政府只組建了半壁江山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