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繼續推進包括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社會等各方面體制改革的全面改革。
鄭必堅:特別是要推進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內涵的政治體制改革,和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體制改革。而改革之是否有成效及成效之大小,歸根到底還是要看是否有利於破除一切仍然束縛這“三個力”的思想障礙和體制障礙,從而進一步解放這“三個力”,以更好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在這里,又一次表明瞭,實踐標準、生產力標準和人民最大利益標準可以而且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達到更好的統一。
偏離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個中心,偏離黨的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根本方針和路線,不僅一切無從談起,而且會把事情搞亂。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到15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對於這樣至關重要的全局性問題、戰略性問題,尤其不可掉以輕心。
記者:改革開放30年,在當代中國的歷史命運和世界近代以來“天下大勢”的發展中處於怎樣的歷史地位呢?
鄭必堅: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要實現的當代中國人的“中國夢”,同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以來幾代中國人的兩大歷史性課題緊密相連。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就是:一要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要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近代以來,世界範圍發生了三輪經濟全球化,與此相聯繫,中國國家命運則發生了三次大轉折。在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第一輪經濟全球化1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不但沒有抓住機遇,反而被打入穀底,成為經濟全球化和資本殖民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人抓住第二輪經濟全球化斷裂的時機起來革命,由此獲得了真正的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在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的第三輪經濟全球化中,中國共產黨又抓住新的時機,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使我們的社會主義中國加快發展起來。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地位。
我們估量戰略機遇,當然要從國際、國內這“兩個大局”的綜合把握出發,但我同時認為,這里有一個變化必須看到,就是中國國內大局的分量在加重。儘管我們困難還多,但是,中國在發展,中國在大發展,中國還將繼續大發展,這一條,本身就是世界大勢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我們將要獲得新的戰略機遇期的最重要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在於中國共產黨”
記者:聽了您剛才的論述很受啟發。最後一個問題是:您認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關鍵是什麼?
鄭必堅: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反復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在於中國共產黨。有87年奮鬥歷史的中國共產黨,在開創改革開放新時期的30年中,形成了這樣一套在社會主義基礎上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使社會主義能夠充滿活力從而不斷增強綜合國力,並經長期奮鬥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道路和理論體系。這實在是黨之大幸,國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中華民族之大幸。這又一次有力地表明,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關節,仍然能夠以自己的奮鬥來代表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前途,並且能夠凝聚越來越多的人共同奮鬥來代表這個偉大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