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季第103屆廣交會上,紡織品展區已開始出現蕭條局面。 |
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愈演愈烈,有專家認為,即將於明日(15日)開幕的廣交會必受拖累,尤其生活消費類產品,由於過分依賴歐美市場,成交量增幅恐大幅回落,部分行業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
此外,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部分歐美採購商正採取更嚴格的成本控制,開始將一些低端產品訂單由中國轉移到成本更低廉的孟加拉、泰國等地,使服裝紡織、鞋類等行業交易雪上加霜。眾多接受記者採訪的採購商和出口企業都表示,對今屆廣交會的成交並不樂觀。
文匯報報道,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左連村表示,本屆第10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勢必難逃次按風暴陰影,尤其是生活消費品的成交量增幅大回落甚至訂單減少都不足為奇。此外,受近期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影響,食品產業的成交可能會受沉重打擊。但一些受國家政策扶持、技術含量高的生產型消費品,還是有可能在逆境中保持大幅上漲的出口優勢。
左連村認為,雖然廣交會被稱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但本屆展會的外貿成績只是階段性的。目前,很多出口企業都在次按危機的陰霾中積極尋求應對之策,包括開拓其他市場和提升產品技術含量等,“如果能渡過這段艱難時期,中國製造的出口優勢將依舊保持下去”。
歐美消費信心劇減
記者在環球市場的國際服裝採購商洽談會上見到李潔貞,她是東怡洋行有限公司女裝部的採購經理,也是參加過多次廣交會的“老採購商”。對於本屆廣交會的紡織及服裝成交情況,她並不樂觀:“因為今年很不好做,不僅是美國,歐洲的銷售情況也非常差。”
李潔貞告訴記者,今年整個歐美市場的服裝銷量驟降,儘管暫時未有統計,但明顯感到歐美市場的消費慾望非常低。她舉例稱,在該公司為意大利某品牌採購的服裝門店,由於賣不動貨,被迫從9月份就開始“聖誕促銷”,但銷情仍未見好轉。李潔貞說,銷售下降,自然採購量也開始緊縮。
採購商的需求減少,使出口企業明顯感到“寒冬”來臨。訂單主要來自歐美的廣州市華令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錦埕告訴記者,今年的訂單僅及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公司只好依靠東歐的銷售公司和開拓中東市場來解困,但整體銷量比起去年仍在大幅銳減。
東莞從事玩具業的港商陳先生稱,其多數產品出口美國,今年以來訂單較去年減少三成,但比起很多因訂單銳減成本上漲而難以為繼的同行,他自稱還算幸運。
在廣州,著名的皮具“專業鎮”獅嶺,一半以上的小廠由於沒有訂單而被迫關閉。
中國價格優勢不再
此外,隨著歐美採購商更嚴格地控制成本,來自孟加拉、泰國、柬埔寨等地更廉價的產品,也開始給很多技術含量低的中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Celio sourcing是一家香港紡織服裝採購公司,其高級採購經理梁鳳瓊表示,從去年初至今,內地服裝產品價格漲了15%,因此,公司將原本計劃在內地下訂單的一些技術含量低的服裝產品,轉移到更低廉的地方生產。比如前不久就剛將一份4000條褲裝的訂單轉去了孟加拉,因為從單價來算,內地貴了20%;毛衣也有約15%-20%轉去柬埔寨。梁鳳瓊告訴記者,內地產品的質量還是更勝一籌,因此,一些複雜的女式成衣大多還會選擇在內地下單。
李潔貞也表示,公司將20%-30%的童裝款訂單轉移出內地,來控制成本。她預測,今年的廣交會上,服裝和鞋類的中國產品,都不可能再以低價取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