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川:需采取更多措施刺激內需。 |
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起源於美國的金融風暴對中國的影響已不可避免,專家估計,中國GDP增速恐很快會降至8%這一“心理底線”,CPI亦可能明顯下降甚至出現通縮。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16日表示,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的下行趨勢已引起國務院高度關注,中央正在研究並準備出台一系列應對措施。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15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的消費增長和投資規模還不錯。但由於受諸多因素的衝擊,中國可能需要進一步刺激國內需求,但同時也需要考慮哪些措施會更加有效。
專家表示,中國宏調政策已全面轉向“保增長”,未來政府出台刺激內需、保護出口的財稅措施應在意料之中,貨幣政策亦料適度放鬆。
文匯報報道,前財政部長項懷誠近日警告,受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中國未來幾個月乃至相當長時間裡可能面臨經濟減速、出口減少、財政收入下降、外匯儲備縮水以及待業人員增加等一系列問題。
10季度雙位增幅或告終
目前,金融危機正向實體經濟蔓延,並初步顯露出演變為經濟危機的徵兆。隨著歐美國家消費需求的大幅放緩,作為長期以來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勢必出現下滑。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測算,如果中國出口增速從20%以上降低到個位數,經濟增速就可能從12%變為8%到9%。而8%正是官方及學者對中國經濟增速共同的“心理底線”。
龔方雄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或許不能低於9%,因為要維持8%到9%的增長率,才能像發達國家0%的成長一樣;否則中國根本就沒有辦法吸收這麼多勞動力進城”。而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GDP年平均增速為9.8%。
另據路透社消息,已有分析師預計,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回落至10%以下,從而結束06年初以來連續10個季度的兩位數增長。
CPI走跌 通縮陰霾顯
根據以往經濟危機的歷史經驗,緊隨GDP下滑出現的將是CPI的明顯下降。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指出,在1997年香港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幾年內,中國的CPI數據紛紛隨經濟減速而呈現負增長。其中1998年CPI指數為-0.8%,1999年CPI指數更是下滑至-1.4%。
如果CPI持續下降甚至出現通縮,將意味著企業盈利轉差,員工工資收入止步不前。更有甚者,企業倒閉,員工失業。
對於目前的經濟形勢,杜鷹表示,目前中國沿海地區的外貿進出口、工業企業的增長速度、工業企業增加值以及工業效益均出現了下行趨勢。“這個衝擊不可小視,不可輕視,影響可能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要充分估計帶來的困難和挑戰,但要堅信戰勝了這次的危機挑戰以後,中國經濟會上一個新的台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