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家寶:中國乃至世界,窮人還是絕大多數。我們的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要面向窮人。(資料相) |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月30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了美國《科學》雜志主編布魯斯·艾伯茨的專訪。衛生部長陳竺、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等在座。《科學》雜志由托馬斯·愛迪生創辦於1880年,是目前國際科學界影響最大、讀者最多、發行最廣、最受科學家重視的科學類專業學術期刊。艾伯茨是著名生物化學家,曾擔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現執教於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從2008年3月起擔任《科學》雜志主編。新華網今天發表了訪談內容,全文如下:
溫家寶:我非常高興接受這次采訪。我想先說兩句話:一是如果我不從事政治的話,我也可能成為一位很好的科學家。二是在我從政這幾十年當中,一直沒有離開過對科學技術的關注。我認為一位好的領導者,是應該具備科學素養和科學知識的。我今天把您作為朋友,傾心交談,我們彼此之間都不必拘束,您可以問我問題,我們也可以討論問題。
艾伯茨:我很高興今天能來到這裡。首先我想對中國的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射表示祝賀,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多年來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成果。最近一期《科學》雜志刊登了一篇來自中國的論文,介紹中國種植的轉基因棉花不僅減少了棉花殺蟲劑的使用,而且也減少了附近其它農作物殺蟲劑的用量。
溫家寶:在10年前沒有用轉基因抗蟲棉的時候,棉鈴蟲泡在農藥裡都死不掉。自從我們實施了棉花轉基因工程後,棉花不僅抗蟲害能力增強,而且產量也提高了。因此,我力主大力發展轉基因工程,特別是最近發生的世界性糧食緊缺更增強了我的信念。
艾伯茨:我祝賀中國在這一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我曾經聯合一些科學院和研究機構,試圖將科學的思維方式引入農業領域。您知道,轉基因作物在歐洲遭到強烈抵制,從而影響這一重要技術在非洲廣泛應用。
溫家寶:不要把轉基因這種科學同貿易壁壘聯系在一起,那就會阻擋科學的發展。
艾伯茨:您在地震發生後立即趕赴災區,對中國應對災害產生了巨大影響,您也因此蜚聲世界。您是否能進一步介紹一下您是如何應對地震災害的,以及中國今後將采取哪些防震減災的措施?
溫家寶: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在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當時我正坐在辦公室裡。因為這次地震震級高,烈度大,北京也在晃動,我的辦公室也在晃動。作為總理,我組織這場抗震救災工作,主要是出於我對人民的熱愛。但是,科學也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地震後,一系列數據:震級7.8級(後經校正為8.0級),烈度最高11度,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300人……讓我很快就知道這場災害波及面廣,受災嚴重程度深。我決定立即到現場,我清楚地懂得“黃金72小時”的重要性,特別是第一天對拯救人的生命的重要性。簡單地說,就是越快越好。人們需要信心、冷靜、堅定和勇氣,這都需要領導人的智慧和強有力的指揮。我的指揮部就設在地震中心地帶的馬路旁。我當時布置工作,第一是救人。早一點把受傷者從瓦礫中救出來,他們就可以獲得生命。一定要盡快派人進入震中地區、災害最重的地區。這就需要打通道路,并且緊急調配軍隊和專業救援隊趕赴災區。在三天時間內,我們調集了10多萬人,從廢墟中搶救出了8萬人。第二是加強地震監測,預防餘震。動員群衆從家裡出來避險,同時調運大量帳篷和物資,安置好群衆生活。第三是預防次生災害。由於這次地震太大,出現了上百個堰塞湖,其中最大的唐家山堰塞湖積水量超過3億立方米。一旦潰口,將威脅綿陽等大城市以及沿綫的幾百萬人口。我多次赴堰塞湖現場,和工程技術專家一起組織研究技術方案,確定了安全、科學、快速處理的方針。我們成功地處理了世界上最大的堰塞湖,無一人傷亡。這次地震是印度板塊向北俯衝,造成青藏板塊向南東俯衝,地震區處在龍門山斷裂帶,斷裂西部向東仰衝,然後向北東走滑。經過精確測量,震中地區地殼水平位移1.5米,斷層的東部下陷70厘米。四是防疫。地震死亡人數超過8萬人。在這種情況下,衛生防疫非常重要。我們確實做到了災後沒有發生大的疫情。我再回到開始時說的那兩句話:抗震救災一是出於對人民的熱愛,二是要科學地進行組織領導工作。
到現在為止,已經發生餘震33000多次,其中6級以上的餘震達8次。在這樣一個地震活動地帶如何恢複重建?我們從當地的地質地理狀況出發,將重建區劃分成3種類型。一是適宜重建區,二是適度重建區,三是生態重建區。地震是不可抗拒、破壞力很強的自然災害,但是我們要加強嚴密的監測預報,避開地震斷裂帶進行重建工作。這涉及1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幾千萬人口,要逐步恢複這個地區的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