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內容: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面對華爾街金融風暴發出這樣的預言:“全球經濟衰退才剛剛開始。陸紅軍認為,機遇對於中國而言,一是借此機會調整產業結構,二是調整經濟增長模式,“中國政府和企業都應該主動出擊,等待可能意味著死亡。
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面對華爾街金融風暴發出這樣的預言:“全球經濟衰退才剛剛開始。”
中國也難獨善其身。
十年一個輪回。
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國迎難而解,隨後快速增長。
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中國知難而上,要發展從來就沒有回頭路。
每一次繁榮的背後總是蘊含著衰退的種子,同樣,每一次衰退的終點則孕育著新一輪複蘇的希望,歷史總是螺旋式上升,中國經濟亦如此。
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可能面臨經濟發展減速,外貿出口減少,財政收入下降,外匯儲備縮水,待業人員增加等情況。
金融危機對於中國而言是一個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機遇。中國政府和企業都應該主動出擊,等待意味著死亡。
全球經濟都處在美國金融危機的陰霾之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也難獨善其身。盡管溫家寶總理在10月14日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有限,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持續了8年的快速增長後,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的推動下,進入了緩慢下行趨勢。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連城告訴記者,根據近30年中國經濟周期的計算,美國金融危機加速中國經濟周期步入穀底,而明年將是這輪經濟周期的穀底,GDP增速可能降低到8.5%,最悲觀的預計將跌破8%。
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衝擊正在全方位體現出來。
金融危機的中國骨牌
“沒有想到這次金融危機來得這麼凶猛,這麼深。如果這次金融風暴得逞,那麼它對世界經濟的衝擊是很大的。”這是原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在參加某論壇上的感慨。他說,“未來幾個月,以至今後一段時間,或者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面,我們可能面臨經濟發展減速,外貿出口減少,財政收入下降,外匯儲備縮水,待業人員增加等情況。”
項懷誠認為,中國的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形勢非常嚴峻。西南證券高級宏觀分析師董先安則表示:“金融機構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是最嚴重的,但是它是金融危機傳導到中國經濟的先覺者。”
進入21世紀後,中國經濟迅猛發展,中國政府在吸引外資的同時,也開始海外投資的試水。先是國字號銀行紛紛購買美國債券,接著是具有國家背景的匯金公司進軍海外市場,最近的則是才成立1年的“國家軍”中投公司。然而,生不逢時,美國金融危機讓中國的金融機構不賺反賠。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7月,中國持有5187億美元國債。中金公司估計,中國持有“兩房”(房利美和房地美)相關債券3000億至 4000億美元,占官方外匯儲備的近20%;中國商業銀行持有“兩房”相關債券頭寸253億美元;中國商業銀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相關債券約6.7億美元;中國投資公司持有摩根士丹利9.9%的股份。
董先安認為,盡管從數據上來看,購買次級債券損失金額在金融機構的資本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不會危及其生存,但是它所傳導出的恐慌卻不能忽視,尤其是單個企業給國人帶來的衝擊,比如中國平安購買富通銀行股權,中投的多項投資,都導致了巨額虧損。
在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看來,金融危機對金融業的影響更為直接的是銀行業以此為鑒,在風險控制上更加謹慎,甚至出現惜貸。這不利於房地產和中小企業這些對資本依賴度較高的行業。
今年來,從緊的貨幣政策讓房地產行業吃盡苦頭。數據顯示,從今年開始,房地產行業的國房景氣指數始終處於負增長。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預計,未來兩年全國平均房價下跌15%~20%,房地產投資增速也將大幅下滑,可能由今年的20%降至明年的5%,并直接拉低GDP增速1.3個百分點;而考慮建材投資和相關消費,總體影響更大。
不僅房地產面臨需求減弱、價格下跌的窘境,汽車、鋼鐵、有色金屬行業亦顯疲弱。作為中國經濟風向標的上海,副市長杜雄表示,上海9月份工業企業增加值降至6%,但是他指出,得益於為籌備2010年世博會所做的投資,目前上海情況良好。
“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最直接的衝擊無疑是出口加工企業。尤其是那些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業。”陸紅軍告訴記者。這次受金融危機影響最為嚴重的美、歐、日恰恰都是中國出口最多的國家和地區,據統計,美國和歐洲市場占中國總出口的40%。美國、歐洲進入經濟衰退期已是事實,這將極大影響中國的出口。
海關數據表明,今年來中國對美、歐和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長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歐洲市場。從今年4月以來,中國對歐洲的出口累計同比增長已連續5個月下滑,目前降至25.6%,而今年初該數據為33.4%。
董先安認為,年初政府調整出口退稅,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都擠壓了出口企業利潤。在金融危機的刺激下外需下降,企業利潤被進一步壓縮,從而導致長三角和珠三角很多中小型出口企業的倒閉。
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在出口大戶紡織業中,倒閉的中小企業更是超過1萬家,2/3的紡織企業面臨重整,超過2000萬工人被解聘。
“這是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受到外部衝擊最嚴重的一次。”陸紅軍表示,與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相比,這一次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賴性加強了,受到的衝擊更大了。
多管齊下阻止經濟下滑
10月7日,在全球降息潮下,央行同日發出通知,宣布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准利率0.27個百分點。
多數專家認為,中國已進入降息通道,而陸紅軍認為,這次的雙降更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證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中不遭致大幅度的經濟下滑。
去年我國GDP增長率創下2000年來的新高,達11.9%,但事實上,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的第三季度,GDP增速已開始出現下滑。今年來,美國的次貸危機愈演愈烈,最終升級為金融危機,而在其衝擊下,各大投行和機構都紛紛降低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高盛將中國2008年GDP增速由原來的10.1%調低至9.8%,2009年由9.5%下調至8.7%;瑞銀證券將中國明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來的8.8%下調至8%;德意志銀行中國經濟學家馬駿同樣悲觀,預期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8.4%,2010年更是只有7%。
董先安認為,單次下調雙率從短期來看,對企業經營狀況的改變并不會起到根本性的扭轉,他指出,最理想的調整是短期內猛調利率。從數據來看,中國企業去年全年名義利潤增速為34%,今年1-8月份已降至19%。事實上,在貨幣政策出現鬆動的兆頭下,多數專家認為中國政府應該加大推行積極財政政策。
目前已在人大通過的增值稅轉型在逐步擴大試點後,有望明年在全國鋪開,而個人所得稅的上調或許也將成為明年兩會的重要議題之一。中金公司預計,這兩項將分別減少財政收入1500億至2000億元和500億至800億元。假設明年GDP增長8.8%,財政收入僅增長12%,財政赤字占GDP比例將由今年的0.6%擴大至明年的2.3%。
董先安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應該還包括企業營業稅的減免,這樣才能加大企業的盈利空間,彌補企業因成本上漲帶來的利潤流失。
從目前來看,美國、歐洲和日本經濟的衰退已成定局,依賴國外經濟的出口和投資則會出現滑落,那麼擴大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首選。
陸紅軍提議,首先國家應該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網絡,讓城鄉居民擁有同等的養老保障,這樣可以將城鄉居民的儲蓄轉化為消費;其次,開拓農村市場,十七屆三中全會已發出明確的信號,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實現多種形式的流轉後將能有效盤活農地,進而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當然這是一個長期收效的過程;最後,加大開發西部的力度,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平衡中國地域的經濟發展。
金融危機是雙刃劍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10月16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可以安然度過這次的金融風暴,金融危機對於中國而言是一個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機遇。
陸紅軍認為,機遇對於中國而言,一是借此機會調整產業結構,二是調整經濟增長模式,“中國政府和企業都應該主動出擊,等待可能意味著死亡。”
自2000年以來,中國保持了8%以上的高增長率,尤其是近3年,GDP增長率都在10%以上,然而在經濟高增長的背後卻是忽視環境、資源等宏觀成本,扭曲生產要素價格。
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軍告訴記者,生產要素的長期扭曲,導致很多企業產能過剩,而這些產能得到釋放的辦法之一就是借著這輪金融危機淘汰部分劣質企業。中小企業集中度較高的浙江企業在這輪金融危機受到的創傷頗大,但是浙江省副省長陳敏爾卻認為,要利用當前這樣一個有利時機,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低水平的產品產業。
陸紅軍也指出,勞動密集型低端出口企業,應該適時進行技術創新,而對於那些由於原材料上漲導致成本上升的制造業則應該改進技術,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由於高耗能的產業多集中於第二產業,因此在這輪金融危機中,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從過度的工業化向服務業轉換,單一的增長引擎向雙引擎過渡,帶動內需增長,更重要的是經濟增長能够擺脫依賴外部資源和貿易環境的局面。
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是金融危機留給中國最大的啓示。這一輪經濟周期中,中國的高增長多依賴於出口和投資,而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卻始終沒為中國經濟做出明顯貢獻。數據顯示,自2002年來,最終消費支出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逐年下滑,2007年該數據已由5年前的43.6%下降到 39.4%。
複旦大學世界經濟系主任華民認為,這次金融危機讓我們認識到,經濟增長對國外經濟的依賴程度越高,經濟的穩定性則越差,因此將經濟增長點由投資和出口轉向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
面對來勢更加凶猛的美國金融海嘯,項懷誠,這個經歷過上世紀末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前財政部部長這麼說道:“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對於這次金融風暴,我們做我們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落井下石,不幸災樂禍,不會置之度外。中國政府的這種態度,在上一次亞洲金融風暴時,就已經具體地表現出來了。”(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