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中國海監在成功實施東海巡航制度的基礎上,將巡航區擴展到黃海、南海北部海域。當年5月,中國海監總隊組織北海、東海、南海總隊多艘海監船和海監飛機,在南海海域進行歷時5天、6艘1000噸級艦艇和2架飛機參加,訓練內容包括假想對他國可疑船只進行監視和跟蹤。直到2007年12月,實施了中國全部管轄海域的定期維權巡航工作,實現了對我國全部管轄海域的維權巡航和海空監控監管。
從今年2月公布的《2007年海洋行政執法公報》可以看出定期巡航制的成果,“中國海監船舶執行定期巡航任務130餘航次,海監飛機出動700餘架次,獲取海上監視圖像資料21000餘張,影像資料6300餘分鐘。共發現外方各類侵權違法行為 30餘起,涉及外方船舶、飛機110餘艘(架)次。”統計對比顯示,中國海監維權執法從巡航覆蓋面積、發現侵權行為數量上,都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建立全海域定期巡航維權制度,能夠及時發現並制止在我國管轄海域內非法的海洋科研調查、軍事測量、勘探開發等活動,這顯示了我國對爭議海域管轄的能力與決心。”一位軍事觀察家告訴記者。
打造立體動態監測網
由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沒有對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海域的情報偵察活動進行明確的規定,因而有些國家在中國附近海域的軍事測量活動日益猖獗,中國布放在東海的測量浮標連續遭到破壞。
為提高維權執法能力,中國海監配備了海空目標監視系統及地面寬帶音視頻傳輸網絡,兩級數據中心,具有全海域遠程海空立體實時監視取證能力的海上綜合執法隊伍。
目前,中國海監已經擁有9架海監飛機和200餘艘執法船艇。為了加強實時監控和調查取證能力,中國海監船舶和飛機都裝配了安全可靠的指揮和信息傳輸系統,引進了國際先進的航空遙感設備、部分深海測量裝備和遠距離監視監測執法設備,具備在巡航執法中對赤潮、溢油、海冰等海上目標實施監測,對侵害我國海洋權益的外籍船只實施連續跟蹤監視,晝夜取證,實現了陸上指揮與海上行動之間的視頻即時聯絡,能夠保證決策到位,有效應對突發事件。
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在2007年就曾透露,“海洋衛星與海監飛機、船舶、浮標和岸站等觀測手段一起,構成了中國管轄海域的立體動態監測網和軍民兼用的海洋環境保障體系。”
按照國家海洋局制定的《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中國將建造排水量3000噸級,具備遠海航行能力,可搭載直升機的海監船1艘,提升海上執法能力。此外,“十一五”期間中國還將建造排水量1500噸級,具備中遠程海航行能力的中國海監船2艘;建造排水量1000噸級,具備中近海航行能力的中國海監船4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