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整個土地利用的格局和建設和諧社會、生態安全很不協調。”鄖說,農地不僅僅是糧食安全的保證,也是生態屏障,不能往山上趕,也不能切得太碎。他主張在農地的占補平衡中,全力保護優質、集中、連片的高產農田,“特別是長江中下游、黃淮海平原和東北松嫩平原這三大農區,應給予高度重視,絕不能丟了。”
如何保住這些優質農田?鄖的想法是“圍城、包路,星星點燈”。即用劃定的基本農田圈住城市,包路、沿河,同時規並整理星星點燈的散亂農田,抑制城市的無序擴張。“地方上反對的聲音很強烈,說城市都被基本農田圍住了,我們怎麼發展?”他說,我們就是要用基本農田包圍城市、道路,地方上只要動一動,都得找國務院,不這樣就守不住。
“這個想法已經上報國土資源部了,但下來怎麼落實,還有待觀察。”他說。
土地整理後權益如何再分配
現有土地利用格局所體現出來的這些問題,實質上反映了國家與地方利益的對立。
“國家要保糧食安全,而地方要的是財政,”農業部農研中心黨組書記陳建華說,產糧大縣往往都是財政窮縣,國家為緩解矛盾,每年給三農補貼,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利益對立的問題。
這次三中全會給農民以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權利,其最大的政策突破是允許農村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建設用地共計2.7億畝,其中包括1.85億畝宅基地。”美國農村發展研究所的李平說,如果允許宅基地入市,將給農民帶來13萬億的財富,如果僅僅是允許宅基地以外的農村建設用地入市,這筆財富也高達5萬億。
現在的問題是,誰來掌控這5萬億真金白銀?
“建設用地目前並不在農民手裡,而為村集體所掌控,並以集體組織的名義行使所有權。”李平說,中央全會的文件已經允許入市了,相應的法律和制度建設還沒有跟上,這是一個很大的空缺。
而在土地整理方面,也同樣需要處理好農民的權益分配問題。鄖文聚說,國家的農村政策是多予少取,土地整理體現了多予的一面,但是在操作中要把農地集中起來進行規並整理時,需要暫時凍結農民的承包經營權,這要取得農民的同意才行。
“農民最擔心的是土地整理好以後,權益再分配時存在的不公正。”他說,這是土地整理在推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需要立法來解決。
在關注《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同時,土地整理中心準備推《土地整理法》。立法工作以國土資源部為主,鄖是參與起草人之一。
“《土地整理法》目前已經列入了明年的立法計劃,”他說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有相應的立法,在具體條文和框架上可供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