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2日電/兩岸郵政開辦信函業務近二十年,郵件都經第三地中轉,而且兩岸郵局不能開辦快遞業務,還必須戴上“白手套”處理。二次“江陳會”若對兩岸通郵議題達成共識,“交通部”官員指出,不但郵件處理費用可望降低,快遞到大陸的時間也可省一半,平信投遞時間雖然差異不大,但費用可望降低。
中央社報道,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三日率團扺台,二次“江陳會”四日正式登場,兩岸通郵是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將與大陸海協會簽署協議的重要議題之一。
1989年兩岸郵局實施函件總包相互直封,並經香港轉運,1993年海峽交流基金會 (海基會)與中國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海協會)簽署“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岸郵政正式互辦掛號函件業務。
資深郵政人員回憶,兩岸通信初期,有“國家主權”象徵意義的郵票是敏感問題,最初兩岸郵件不貼郵票,中轉香港時再貼上香港郵票。後來郵票可以貼了,但是郵局人員會拿簽字筆塗掉郵票上的“國名”。現在實務上這些都已成歷史,郵票已經不是敏感問題。
中華郵政公司副總經理黃書健指出,現在一封平信從台北寄到北京需要五天到七天,主要原因是必須經過第三地中轉。如果兩岸郵政可以直接合作,不必通過第三地處理相關業務,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作業流程,降低非常多成本。
對中華郵政公司而言,民間業者特別是外國公司競爭很激烈,如果兩岸郵政合作,可以提升競爭力。目前郵局寄往大陸的快遞和信函都透過中轉送交北京和廣州兩地郵件處理中心,未來若有直航班機航點可配合,中華郵政希望在大陸沿海和內陸城市增加互換局,投遞時間將可進一步縮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