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3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隨著海協會長陳雲林今天到訪,江陳台北會談的啟動已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在未來的兩岸關係史上,這場歷史性的會談會有怎樣的結果與意義,未來這幾天的發展,很快就會給我們一個答案。當然更重要的是,這會是一個怎樣的答案!
社論說,很明顯,朝野藍綠陣營這幾天都在密集操作,不僅企圖主導這次江陳會談的詮釋權,也企圖引導整個輿論的方向。藍營方面包括馬英九、劉兆玄都陸續密集接受媒體專訪,積極將論述焦點導向到擴大兩岸海空運直航、是否需要洽簽兩岸金融合作備忘錄等議題上;在此同時並宣布由前“副總統”連戰出任這個月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特使人選,再加上江陳會談後預期中擴大開放的陸客來台觀光潮,可以說,執政黨已經是卯足了勁在替江陳會談做多了。
另一方面,受到一○二五氣勢的激勵,綠營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不論陳雲林這次訪台實質商談的議題是什麼,對當下的綠營而言都沒有意義,重點是在於他們終於盼到一個可以直接在現場抗爭的中共高層官員,這種機會怎麼可能放過?特別是蔡英文主席期盼藉此進一步凝聚綠營基本盤的氣勢,而陳水扁更期盼藉此機會營造“天下大亂,形勢大好”的氛圍,一舉擺脫所有弊案的糾纏,先前陳水扁甚至連“抓叛亂犯”的語言都冒了出來,再加上各個獨派團體的積極動員,想也知道,屆時陳雲林所到之處,勢必聚集大批抗議的綠營群眾。
換言之,接下來這幾天,我們會看到兩組畫面不斷交錯的跳接,一個是兩岸兩會代表會晤與對話的現場,另一個則是會場外綠營群眾抗爭的現場。有了張銘清被推打的憾事在前,執政黨的防護措施只會做得更緊密,相對的這也勢必升高各個群眾集結現場的對峙氣氛,隨時都有可能因為隨機的擦槍走火而釀成衝突。屆時哪一組現場會成為主導這次江陳會談的主畫面,正是藍綠陣營未來較勁的焦點。
這兩組畫面,其實也正反映了流動在當下台灣的兩種集體焦慮,一種是害怕台灣被全球乃至東亞隔絕孤立的焦慮,期待藉由兩岸僵局的疏解,打開台灣經濟布局的活路;另一種,則是恐懼台灣被中國大陸併吞的焦慮。這兩種集體焦慮,正是台灣當前藍綠政治對立的平行線,也勢必將會在這幾天釋放出來。
社論指出,這是一盤高難度的博弈棋局,藍營期盼藉由江陳會談中相關議題的共識,框架成兩岸進一步推向共存共榮的里程碑;綠營則是使勁要將之框架成馬政府“向中共傾斜”的證據。誰能捕捉到當下台灣主流民意的意向,誰就是這場江陳會談的真正贏家。
在各方動員都已準備就緒之際,在此只能寄語朝野兩岸的各方,無論最終的政治算計是什麼,務必守住以下幾項底線:
首先,終究不要讓這場江陳會談淪為一場憾事,最起碼該讓它導向正向的發展。如果因為某些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為兩岸關係發展投下無可預知的變數,恐怕是誰也不樂見的結局。所以民進黨如果強調要和平抗爭,那麼恐怕就得梳理好綠營內部的步伐,否則發生任何後果都得概括承受。
其次,請體諒各方心理焦慮的背景,在情緒緊繃之際,務必審慎發言,切莫因為一兩句不當的敏感發言,激化朝野各方對立的氣氛。這一點不論是大陸方面的會談代表,或是執政黨這邊都應特別小心謹慎。
再其次,儘量回歸到這次江陳會談的真正主軸,切莫因為若干旁支的問題,模糊了整個焦點。譬如馬陳會的彼此“稱謂”問題,如果怎麼處理都會有爭議,那就不必急著非要在這次會面,畢竟兩岸事務性會談的結論是否順利達成才應該是重點,如果最後是為了稱謂爭議,讓綠營的動員“師出有名”,那整個焦點就都模糊了。
社論說,無論未來的歷史會如何評價,“江陳會談”都會是兩岸長期互動中的一次重要的轉折點,任何一方的參與者都會在這幾天留下他們的軌跡,重點還是在於:台灣未來的發展,能否因此走得更寬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