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陳“見”之不簡單,在於這一“見”實在是排解了兩岸關係中最難於處理的障礙。(中央社圖) |
中評社香港11月7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馬英九與陳雲林的相見在民進黨的戮力圍堵中順利進行,兩岸的高度智慧值得讚賞。從馬陳會不會,如何會,到最後以“見”代會的過程中,我們看得到,中共與大陸對馬英九與國民黨是全力支持的。
從一開始商議的馬陳會的議題來看,所謂的會,當然包括會見、會晤在内。而所謂“見”則需要會面,但不一定要會晤。
中評社報道說,馬英九昨天上午11時提前見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參與協商的人員,馬英九致詞慰勉兩會人員協商辛勞。馬英九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互贈禮物,兩人針對禮物內容進行簡單的意見交換。隨後,馬英九先和海協會代表握手致意,接著和海基會人員握手致意,握畢後走出接見會場,整場接見採公開方式舉行,短短不到10分鐘即完成。陳雲林未發言。
這是兩岸關係中重要的一個歷史鏡頭。
馬陳“見”之不簡單,在於這一“見”實在是排解了兩岸關係中最難於處理的障礙,原因是:
一,涉及兩岸政體如何正面接觸、如何同臺共處的大難題。陳雲林雖然是民間身份,但卻是受中共中央之命而來,當然是大陸政府的特使,無可避免具有官方的高層身份,具有相當的象徵意義。因此,馬陳如果“會”,就不可避免觸及60年來最敏感的政治問題。
二,涉及“中華民國”的政治地位如何對待的大難題。爲什麽馬陳“見”之前台灣各界一直在爭議陳雲林是否應該稱呼馬英九為“總統”的問題,焦點就在於此。在兩岸沒有達成政治共識之前,沒有制定好遊戲規則之前,大陸不可能會在稱呼上有什麽突破的。不稱呼,又如何“會”呢?
三,涉及兩岸人民感情糾葛的大難題。“會”與不會,如何會,不僅僅是台灣民衆關心的,也是大陸人民關心的。馬陳之間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兩岸人民的高度關注,實在無法不公開、不透明的。在基本的政治立場原則沒有共識之前,兩岸雙方高層在台北不可能有完美的“會”。
四,涉及馬英九個人在台灣政治影響力的是否受損的大難題。馬英九陳雲林“會”的名義、方式、講話,無不牽動台灣民衆的心思。如果馬英九表現得體,尚好,表現不得體,那就會捅出大麻煩來。但是,馬英九的表現得體,主要靠大陸的配合,大陸不配合,不可能得體。而這樣的得體,又是大陸不可能配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