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9日電/《學習時報》11月3日刊登中央黨校原副校長鄭必堅的文章說,中國社會歷史兩千年間,可以同春秋戰國時期那一次“諸子百家”意義相當的、稱得起第二次“諸子百家”的,恐怕只能是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之後到20世紀中葉中國人民大革命勝利這樣一大段。
這第二次“諸子百家”,經過100多年大激蕩大爭鳴,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28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在其指導下的成功實踐戰勝各家各派而在中國取得勝利。
那麼,今天的情況又怎麼樣呢?恐怕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次“諸子百家”,即第三次意義極關重大的“諸子百家”。今天我們面對的,是20世紀後期到21世紀上半葉世界新的轉折和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在這種全新的世界歷史條件下,中國怎麼來適應這個世界大轉折、又怎麼走出自己的現代化道路?無非是幾種選擇:一種是妄自尊大,脫離經濟全球化,關起門來幹。第二種是妄自菲薄,甘當附庸,完全依附外國,依附西方。還有第三種選擇,就是通過改革開放,在同經濟全球化相聯系而不是相脫離的進程中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你看上面說的三種選擇,不就是三大“家”嗎?為什麼又說我們仍然面臨著“諸子百家”的局面呢?這是因為,儘管我們取得了偉大成就和巨大進步,儘管我們已經開創出一條新的道路,但是,我們還遠沒有擺脫不發達狀態。我們還需要再幹四五十年才能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能不能幹成這番事業,世界上許多人還在看。再加上今天世界範圍各種思潮的相互激蕩,既相互碰撞又相互影響,比起過去任何時代都要複雜得多、廣闊得多、深入得多。這難道還不是“諸子百家”?我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範圍的“諸子百家”!
總之,對於這種狀況的長期存在,對於世界範圍各種思潮激蕩的長期存在,我們一定要有充分的精神準備。有這種精神準備還是沒有這種精神準備,結果會是大不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