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從今天開始,中國的主要經濟主管部門將接踵公布10月份的經濟數據。這些數據將被用來印證兩個問題,即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以及政府和企業需要如何應對。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由於通脹壓力已經降低,市場對於經濟數據的關注點已逐漸由CPI轉向出口、工業增速和消費增速等實體經濟指標,以及政府即將密集出台的實質性政策。
按原定計劃,從本周一到周五,國家統計局依次公布的經濟指標為工業品出廠價格(PPI)、消費價格指數(CPI)、消費品市場數據、工業生產數據和固定資產投資月度數據。此外在本周二,海關總署還將發布10月份的外貿數據,央行預計也會在本周公布金融運行數據。
按目前的預期,通脹壓力可能繼續放緩。路透社稱,10月中國的CPI漲幅可能為4.2%左右,較9月的4.6%繼續下滑;PPI可能下滑至8%,為今年第二次下滑,這將給貨幣政策的變化提供更大的空間。
在工業生產和投資方面,摩根士丹利近日發布報告預測,10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可能達到11%,為年內最低,且較9月進一步下滑0.4個百分點;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7.7%,大致與上月持平。
外貿方面,由於外需疲軟,10月份的出口增速將進一步下滑至20%以下。摩根士丹利的報告預測,出口和進口增速分別為17%和15%;金融方面,路透社稱,中國10月底廣義貨幣M2的同比增幅中值為15.3%,與9月基本持平,屬“原地踏步”,人民幣貸款增速亦僅微升。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表示,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並取消貸款限制能够對貸款增速提供支持,而存款增速,則因企業流動資金被高昂投資損失撥備擠壓,而將受到負面影響。
從目前情況看,中國的實體經濟增長放緩已成定局、11月剛發布的經理人採購指數和1~10月的電力生產數據也再次顯示,企業已經在稍顯悲觀的市場預期下減少了對生產的投入,如果沒有政府的具體投資激勵,未來的工業和投資數據將進一步走低。
從9月以來,中國已經連續三次下調了貸款基准利率,兩次下調了存款基准利率。同時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央行也停止了自年初開始的對商業銀行的季度信貸規模調控。昨日,政府又出台了促進內需的十項經濟政策,據初步匡算,實施上述促進內需的工程建設,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而政府實質性政策的出台,將有助於穩定目前的市場預期。 |